雾都奇遇夜
20回答
老是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虽然客观看自己也挺不错的,但仍旧会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自卑吗
14温暖
20条回答
70"
自卑谁都有,关键在什么情况下,但不会无缘无故的自卑。
匿名
26天前
嗯,谢谢,很有帮助,了解了人也有固有价值
孔巧洁
咨询师
27天前
1. 作为观察者和体验者的价值 - 即使一个人什么都不做,他依然是世界的观察者和体验者。人的感知和意识是独特的,通过观察周围的世界,他可以为世界的多样性提供一个主观的视角。例如,一位画家在海边静坐,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着大海和天空,他的这种观察和内心的体验可以成为他创作灵感的来源,或者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他的观察也是对世界的一种见证。 - 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现象也是一种价值。一个人在安静地感受日出日落、四季更替时,他在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内心世界的丰富性是人类文化和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就像古代的哲学家们,他们在思考宇宙和人生时,很多时候是处于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但他们的思考和体验对人类的思想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存在本身的价值对他人的影响 - 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可能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在一个家庭中,一个长期生病的家庭成员,他可能什么体力活都做不了,但他的存在对于其他家庭成员来说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家人照顾他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责任感和爱心。从这个角度看,他的存在就具有价值。 - 从社会层面来说,一个人的存在也具有象征意义。在一些社区中,老年人的存在代表着历史和传统。他们什么都不做的时候,他们的形象和故事也可以成为激励年轻人的精神力量,让年轻人了解过去的生活和价值观。
小时候肯定被比较过吧!那种时刻都害怕比不过别人的紧张,让你长大了也会惯性的出现。多觉察自己找到内心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13"
1. 作为观察者和体验者的价值 - 即使一个人什么都不做,他依然是世界的观察者和体验者。人的感知和意识是独特的,通过观察周围的世界,他可以为世界的多样性提供一个主观的视角。例如,一位画家在海边静坐,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着大海和天空,他的这种观察和内心的体验可以成为他创作灵感的来源,或者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他的观察也是对世界的一种见证。 - 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现象也是一种价值。一个人在安静地感受日出日落、四季更替时,他在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内心世界的丰富性是人类文化和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就像古代的哲学家们,他们在思考宇宙和人生时,很多时候是处于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但他们的思考和体验对人类的思想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存在本身的价值对他人的影响 - 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可能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在一个家庭中,一个长期生病的家庭成员,他可能什么体力活都做不了,但他的存在对于其他家庭成员来说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家人照顾他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责任感和爱心。从这个角度看,他的存在就具有价值。 - 从社会层面来说,一个人的存在也具有象征意义。在一些社区中,老年人的存在代表着历史和传统。他们什么都不做的时候,他们的形象和故事也可以成为激励年轻人的精神力量,让年轻人了解过去的生活和价值观。
匿名
27天前
人的固有价值是什么?什么都不做的话人本身也有价值吗?
匿名
27天前
人的固有价值是什么?什么都不做的话人本身也有价值吗?
孔巧洁
咨询师
27天前
这种老是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的心理,可能涉及比较心理与低自尊心理。 从理论层面分析: 一方面,依据社会比较理论,人们习惯通过与他人对比评估自身。你频繁将自己和他人比较,多关注别人优点与自身不足,尤其常做向上比较,盯着比自己出色的人,易产生自我贬低之感。比如职场看到同事获奖,就片面认定自己工作能力欠佳,无视自身其他优势。 另一方面,低自尊心理作祟。其根源或许是早期成长经历,童年若常遭批评、缺认可,内心会形成“自己不够好”的核心信念,延续至成年,致使自我价值感缺失。表现为总觉只有超越别人才有价值,忽视自身固有价值。 行动上可尝试以下改变: 其一,转变比较方式。偶尔向下比较,观察那些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能助你发现自身优势,平衡心态;多做自我比较,记录自身成就,像学会新软件、完成挑战性项目等,关注成长轨迹,而非执着与他人差距。同时,与人比较时客观看待对方,要明白每人都有优劣势,他人展现的可能只是部分,背后也有困扰。 其二,提升自尊。坚持每日自我肯定练习,写下自身优点,性格如善良、耐心,技能如擅长写作、沟通良好等,对着镜子大声念出。还可请亲友做“优点轰炸”,记录他们眼中的你的长处,自我否定时拿来提醒自己。此外,坦然接纳自身不足,视之为成长契机。若觉公开演讲能力弱,就报名培训课程,以积极心态看待改变,莫因初始不足就陷入自我否定。 如果你还有其他想法或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地方,欢迎随时提出。
《自卑与超越》
31"
这种老是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的心理,可能涉及比较心理与低自尊心理。 从理论层面分析: 一方面,依据社会比较理论,人们习惯通过与他人对比评估自身。你频繁将自己和他人比较,多关注别人优点与自身不足,尤其常做向上比较,盯着比自己出色的人,易产生自我贬低之感。比如职场看到同事获奖,就片面认定自己工作能力欠佳,无视自身其他优势。 另一方面,低自尊心理作祟。其根源或许是早期成长经历,童年若常遭批评、缺认可,内心会形成“自己不够好”的核心信念,延续至成年,致使自我价值感缺失。表现为总觉只有超越别人才有价值,忽视自身固有价值。 行动上可尝试以下改变: 其一,转变比较方式。偶尔向下比较,观察那些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能助你发现自身优势,平衡心态;多做自我比较,记录自身成就,像学会新软件、完成挑战性项目等,关注成长轨迹,而非执着与他人差距。同时,与人比较时客观看待对方,要明白每人都有优劣势,他人展现的可能只是部分,背后也有困扰。 其二,提升自尊。坚持每日自我肯定练习,写下自身优点,性格如善良、耐心,技能如擅长写作、沟通良好等,对着镜子大声念出。还可请亲友做“优点轰炸”,记录他们眼中的你的长处,自我否定时拿来提醒自己。此外,坦然接纳自身不足,视之为成长契机。若觉公开演讲能力弱,就报名培训课程,以积极心态看待改变,莫因初始不足就陷入自我否定。 如果你还有其他想法或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地方,欢迎随时提出。
有自卑的可能,也许是有完美主义倾向,对自己要求很高。
对自己的贬低很多来自我们成长的早期,身边的人对我们要求高,总是挑剔,所以我们就会用挑剔的眼光看待目前还不错的自己,所以是时候和内在小孩和解了。跳出来,看看真实的自己
自卑是一种自我评价偏低的情感体验。如果经常在和他人比较后,只看到自己的不足,比如觉得别人的外貌、才华、社交能力等各方面都优于自己,而忽视自己的优点,就可能陷入自卑情绪。 不过,偶尔产生这种想法是正常的。 人在遇到挫折或者处于竞争环境中时,容易出现这样的对比心理。但如果这种念头频繁出现,并且影响到你的情绪、行为,比如让你变得很消极、不敢尝试新事物等,那可能就需要调整心态了。
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对自己要求高。还有一种是自卑,每个人都有自卑情结,自卑不是坏事。
能感觉到你对自己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才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其实每一次的比较,它是有很多维度的,如果比较的是别人的长相和自己的弱项,那就是自己不如别人,如果用自己的长相和别人的弱项比,那自己可能还挺好的。 如果能比较出来信心,比较出来干劲儿,那就比较。如果只能比较出来弱小无助,那就不要比较了。 需要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去掉比较的心。
内在安全感不足,就爱比较,想通过比较确认自己是好的,是值得被爱(重视、看重等等)的,可因为内在有缺失,就总会看到别人比自己好的强的地方,于是再次印证自己不够好,不值得,反复体会那个不足的伤痛。
是的,这就是自卑。在原生家庭中,你的父母应该经常对你贬低,打压,否定,还经常把你跟别人比较,所以你就自然而然的会把自己跟别人比较,就觉得自己不行,没有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这就是自卑的根源。
人一旦有比较之心,幸福的感觉会离我们而去。
嗯,自卑。可能还有一些深层次原因。需要向下探索。好奇的是你为什么总是要和人做比较呢?可以来咨询。
相关问答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488210个回答
#人际关系# 1616757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20977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51049个回答
#个人成长# 4561274个回答
#抑郁求助# 325493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00926个回答
#心理咨询# 1339200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