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回答
我有时候会清醒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道自己应该要怎么做。但在大部分的时候,我选择逃避麻木。当我清醒的时候,我格外的恨懦弱逃避的自己。所以我反复鞭打自己的灵魂。
15条回答
或许,在选择逃避的那个当下,你也有自己不得不选择逃避的缘由
听起来你在自律和逃避间反复拉扯,这很煎熬。其实逃避是很多人面对压力时的本能反应,不是你的错。清醒时的自我苛责只会加重痛苦,试着先接纳偶尔逃避的自己,再慢慢找原因,比如是不是任务太难、压力太大,我们一起想想办法,让你更轻松地走向目标。你随时可以找我聊一聊的。
不要相信应该怎么做,而是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真的需要这么做吗?
逃避自己,就是逃避对需要的认可。也许你不敢表达,因为别人会另眼相看,但是需求一直都在,所以我们需要探讨如何面对自己的需求已经如何去争取实现。
28"
听起来你对事情是有自己的思考判断的,只是因为内心的某些原因阻碍了行动,又因此会产生很多自我责备和批判。如果这些确实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可以考虑进行自我探索和成长,努力更坦然自在的生活状态
改变的前提是:1,感受到被爱,2,允许自己可以不改变。 所以强迫和否定自己不会带来改变,只会让你内心越来越抗拒,从而让改变变得遥不可及。
我深深理解你此刻的痛苦——这种清醒与麻木的反复撕扯,就像站在悬崖边看着自己坠落却无法伸手拉住自己。这种自我割裂感其实正是你内心在发出求救信号:你比任何人都渴望活出真实而有力量的生命状态。 当下最需要停止的,是继续用道德鞭子抽打自己。 建议尝试三个转化步骤: 1. 把「我恨这样的自己」改写为「我看见了一个正在承受巨大压力的自己」 2. 每天设置15分钟「清醒时刻」,用身体记忆代替思维挣扎(比如打开备忘录快速记录三个真实感受) 3. 在下一次逃避发生时,尝试先做30秒深呼吸再行动,创造心理缓冲带 真实的改变永远发生在自我慈悲的土壤里。你值得用对待挚友的温柔来重新养育自己。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共同探索那些让你不得不「自我麻醉」的深层情绪源头,你愿意和我聊聊最近一次逃避时身体最先出现的感受是什么吗?
头脑里的道理是没有情感认知的,所以他只是一个道理,明白了也做不到,在你遇到问题的时候选择逃避,麻木,然后又陷入到自我攻击的状态,你对自己是有所觉察的,这一点是很好的,之所以出现你说的这种模式,是因为你的内在,有很多需要被理清需要被言说的东西没有被释放
可以具体说说容易在哪一类事情上会清醒的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又是在哪一类事情上选择用逃避麻木的方式应对呢?
是因为没有痛到极致~
你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确定吗?你再反省几天,觉察一下!尼采说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很显然你忍受不了现在的生活!
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你清晰地觉察到了自己的矛盾——理智上明白该怎么做,但情感上却难以迈出改变的步伐。这种清醒与逃避的拉锯战,让你陷入自我谴责的漩涡。我想告诉你:这不是软弱,而是人性共有的脆弱。 你的痛苦中藏着几个重要的力量 1. 觉察力:你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状态,这本身就是改变的火种。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活在麻木中,而你已经站在了改变的起点。 2. 自我对话的勇气:愿意直面内心的懦弱,本身就是一种勇敢。那些鞭打灵魂的夜晚,其实是你内心深处对成长的渴望在呐喊。 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开始: 把"应该"换成"可以":当你说"应该怎么做"时,背后往往藏着沉重的道德枷锁。试着告诉自己:"我现在可以选择这样做",把主动权还给自己。 为逃避正名:逃避不是敌人,而是疲惫心灵的自我保护机制。下次逃避时,可以轻轻对自己说:"谢谢你用这种方式保护我,现在我们试试其他方法好吗?" 每天做5分钟的"不完美行动":比如整理桌面的一个角落、给绿植浇一次水。用微小的成功体验,重建对自我的信任。 你不需要立刻成为理想中的自己。那些自我谴责的时刻,恰恰证明了你灵魂的温度——真正麻木的人,是不会感到痛苦的。我们可以一起探索,如何把这份痛苦转化为自我理解的契机。你愿意和我聊聊最近一次"清醒时刻"的具体感受吗?
应该做什么和想要做什么可能不是一回事
也许,你需要一个母亲般的抱持,告诉你,你的伤痛我都能看到,我接受此时此刻的你,你不需要改变,我与这个伤痛的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