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s
史冬英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
|持证10年
山西省 | 晋中市
4.9
婚恋情感
情绪压力
服务人数
247
多次复购
63%
平均时长
4
长程个案
18
资质认证
无条件更换咨询师
担保交易
咨询预约
立即倾诉:
3 元/分钟
下载APP享受更多优惠
立即咨询
预约准则
如遇咨询师变动会以短信通知,请保持手机畅通如要取消,请及时和客服取得联系
方案
9.0折
中短程咨询
¥216 ¥240 /次(60分钟)10次起通话
预约
9.5折
短程咨询
¥228 ¥240 /次(60分钟)6次起通话
预约
8.3折
长程咨询
¥199.2 ¥240 /次(60分钟)20次起通话
预约
简介

【个人介绍】

2015年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2015年至今一直从事专职心理咨询工作,以认知行为和NLP心理咨询为主,结合精神分析等其他技术,通过调整认知、改变思维框架,快速改善来访者的主要心理困扰。

工作方向包括婚姻家庭、情绪情感、人际关系、个人成长、青少年心理和亲子关系咨询。

20197月入驻情说平台,个案数百例。

【受训经历】

2015年通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培训和考核;

2015年至2017年完成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业;

2017年认知行为咨询技术培训

2018NLP重塑心灵工作坊

2018年至2019年精神分析、焦点分析、家庭咨询、叙事咨询、沙盘游戏理论及实操培训

2020年至2021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系统培训

【工作人群】

青少年、成人

【咨询风格】

温暖、包容、冷静、敏锐、思路清晰

【对来访者说的一句话】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咨询师,我愿用真心和专业给你无条件的关怀与支持,并与你一起见证成长的奇迹。

资质认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史冬英的职业证书
擅长领域
婚恋情感、 情绪压力、 个人成长、 人际职场、 亲子教育、 家庭矛盾
累计个案时长
1152.50小时
文章
暂无文章
展开更多文章
问答
人生很长,难免犯错。犯了错就要拿出诚意来,立马改正错误。很多人犯了错就悔恨和忏悔。忏悔完继续犯错。所以忏悔是没有意义的。
史冬英
史冬英
咨询师
14小时前
忏悔的本意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避免再犯,那些一错再错的,大概也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他们忏悔的是因错误导致的痛苦,而不是错误本身。

展开更多问答
用户评价
评分
4.0
全部(5)
很专业(0)
态度很好(0)
和蔼可亲(0)
效果明显(0)
耐心(0)
反应迅速(0)
lks
咨询了好几年,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成长,每次也都能给我很多能量。
25-01-31 03:21:24
我123
谢谢老师陪着我去看望小时候的自己,今早上摸着孩子的小脚丫心里感慨良多,仿佛看见小时候怎么也砸不开门被惊恐和绝望吞噬的自己,我以一个大朋友的形象在她身边,告诉她不要怕,以后的她生活的很幸福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小宝宝,小宝宝也很幸福。在我的宽慰陪伴下,逐渐的抚平小朋友的恐惧和躁动的情绪,然后我的心胸好像变得很宽,宽到小朋友走进来,此刻我们彼此融合,心里暖洋洋的,眼泪流下来,心却没有痛。 无比感谢老师,感谢您的陪伴,耐心,以及温柔的声音慢慢流淌进咨询者的内心,去发现,去滋润,去呵护,让它茁壮成长。也非常感谢老师让我明白,疗愈的终点不是“他救”,而是“自救”,在这个过程中,有老师的参与,我们不怕。
24-11-14 00:51:42
山百合
第2次下单
第一次连线,老师的专业水平出乎我意料,好评!
24-11-02 15:43:22
我123
第14次下单
百分百好评!多次请教咨询的好老师!希望能帮助更多人,也希望自己快速成长强大起来~ 爱你!
24-10-18 10:14:59
Master
第1次下单
很不错的老师
24-10-17 16:00:17
16页 ,到第 确定
动态
史冬英
我们常常羡慕那些心理强大的人,但到底什么叫心理强大?又怎么衡量心理强大呢? 按照通俗的理解,心理强大总是与面对挫折困难时的表现有关,但实际上,心理强大还是有不同程度的。 第一级可以理解为快速复原力,也就是遇到心理的痛苦能够较快地恢复正常。比如失恋了,每个人都会难过,表现为消沉、悲伤、思维反刍,甚至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但心理强大的人会让自己很快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有的甚至让别人根本看不出来他们曾经历了怎样的痛苦。 第二级可以理解为较强的抗压能力。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快的复原力,所以他们更不惧怕失败和挫折,因此也就更能承受压力。比如我国著名的网球新秀郑钦文,她在接受采访时就说压力是一种特殊的享受。 第三级则可以理解为由痛苦转化成的成长力。事实上,那些在某些领悟非常成功的人都具有这样的能力,他们不但能承压,更能够在失败和痛苦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应对办法,灵活拓展视角,从而达到每一次失败都离成功更进一步的效果。 那么你的心理强大到哪一级了呢?全文

史冬英
今天看到一个问题,她虽已成年,甚至马上就要做妈妈了,但她还在纠结妈妈到底爱不爱她。 这听起来确实让人有点心酸,有的人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被爱就像他们每天都在呼吸的空气,从来不会去在意,但有的人却一生都放不下对不被爱的怀疑。 那么为什么人会非常在意自己有没有被爱,尤其是有没有被自己的父母爱着呢? 答案就是,当我们确定父母是爱自己的,那么我们就确立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但反之,我们会不知道自己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活着,在他们的心里会始终有这样的疑问:连父母都不喜欢我,那我来到这个世界是合理的吗?我有资格好好生活下去吗? 可以说能否在心里确认被父母爱着,将构成一个人存在的基础,当我们深刻感受到被爱时,我们就会相信自己的美好,并且可以坦然去享受生命,而反之,我们将会畏首畏尾,活得偷偷摸摸。 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件事。现在很多人都担心给不了孩子很好的条件而不敢生育,但其实他们想错了,对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条件,而是爱。 爱和所谓条件好坏没有关系。全文

史冬英
不论在亲密关系中,还是在亲子关系等其他关系中,想让他人发生改变是很多人的期待,甚至他们会有这样的误解——我的痛苦就是由***造成的,只要他变好了,我就没有问题了。 为此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了心理咨询,但遗憾的是心理咨询师通常会告诉他们,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而不能改变他人,而这个答案有时候会让来访者愤怒不已。 那么改变别人真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对此,心理学家黄维仁是这样说的,想要让他人改变,你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ta 可以感觉到爱;第二,ta 有不改变的自由。 返观我们是否背道而驰了呢? 首先,一个人永远只会为了爱他的人而改变,这也是为什么关系越好,人越容易“听话”的原因。反之,关系越糟,人越是容易对抗,你越希望我怎样,我越是坚决不怎样。你说“我都是为了你好”是没用的,除非对方能真正感受到这一点,而多数情况下,他们感受到的只是你想控制他们。 其次,人只有拥有不改变的权力,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发生。改变需要内在的驱动力,而强迫只会事与愿违。那么怎么拥有这种驱动力呢?当然是一个人意识到了改变的好处,并且知道即使不成功也没关系,只有这样,他才会尝试改变一下看看效果。而恐吓只会让一个人下定决心,我就要看看不改变又能怎样! 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改变别人,不如说影响别人,牛不喝水强摁头是不行的,但你可以把牛领到河边,它想喝水的时候自然就喝了。全文

史冬英
深陷关系问题困扰的人可以试着做好以下“三离”,帮助自己脱落苦海。 1、分离。 心理学家阿德勒就非常主张“课题分离”,也就是分清楚事情的责任人,然后各司其职,而不是相互纠缠。 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总是喜欢混淆责任,自己把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推给别人去负责,而对别人的事却总喜欢插上一脚,结果让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 举个例子。很多家长都很喜欢管孩子的学习,结果孩子的学习不但没有变得更好,反而出现了厌学的情况。这就是家长没有做好课题分离的结果,学习是孩子的事,除非孩子求助,家长就应该让孩子自主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过多地干涉只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动力,并产生不必要的亲子矛盾。 2、远离。 不得不承认,有的关系或问题的复杂和困难程度是我们自身没有能力处理的,那么远离这个混乱的局面,就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距离。 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你会发现,有些事情如果用当下的视角是没法处理的,但如果你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或者用未来发展的眼光再看,这件事就变得可以操作了。 这就是距离,所谓当局者迷,当我们面对问题找不到突破口的时候,就需要想办法让自己与这些事物拉开距离,这时你也许就能豁然开朗。全文

史冬英
如果一个人总感觉焦虑,那么从本质上来看,是因为我们总想按照一个理想的、超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越是对标这些样本,我们就越是感觉差距很大,无从下手,焦虑也就在所难免了。 可能我们很多人是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下志,立下志者不得志。不能说这句话不对,只能说我们得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你本身内心强大,那没有问题,但反之,你只会被这“伟大的”梦想压垮。 试想一个小婴儿学走路,他肯定不会想我要走成什么姿势、什么气质,他觉得能稳稳地迈出一步就很开心,很有成就感,于是每个身体条件正常的孩子都最终学会了走路。 所以我们真的可以借鉴小婴儿的例子,让自己从焦虑中摆脱出来。 每当你焦虑时,你就可以尝试把那个高不可及的目标扔得远远的,然后开始回答这4个问题: 1、我想去哪里(方向)? 2、我现在正在做什么? 3、我所做的是否在帮助我接近那个地方? 4、如果不是,我可以做什么调整? 这才是着眼于当下,立足于自身的思考模式。 你要牢记,你就是你,你不需要活成谁,或者活成谁期待的样子。按照你的节奏走吧,路虽远,行则将至。全文

史冬英
面对失去,很多人想到的是珍惜,只是很多人并不理解该怎么珍惜,以及珍惜什么。 举个例子。一个女孩失恋了,她开始疯狂地想念男朋友曾经对她的好,并且下定决心,如果男生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一定好好珍惜这个男孩。可是不论女孩怎么努力,男生都没有再给她机会,于是女孩就走不出来了,觉得上天不公平,男生太绝情,不是说“只有失去,才能学会珍惜”吗?为什么没有人给她这个机会呢? 这个女孩错了吗?是的,而且她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她其实并没搞清楚真正该珍惜的是什么。 当我们面对失去时,很容易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已经失去的人或事上,比如这个女孩就把注意力放在了前男友身上,还美其名曰珍惜。但其实真正应该被珍惜的是现在依然拥有的,因为失去只是一次体验,一段记忆,或者一个教训,你已经不可能再改变什么,而如果你开始珍惜现在的人和事,他们是真的会因此变得不同的。 所以,面对失去,我们其实应该学会两件事,除了珍惜,还有放下,放下失去的,珍惜还拥有的,唯如此,人生才能滚滚向前。全文

48"
刘伟
持证11年
咨询188
评价41
复购68%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31"
贾艳宇
持证14年
咨询285
评价231
复购72%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19"
李志宏
持证11年
咨询426
评价93
复购44%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117"
李欢欢
持证16年
咨询217
评价62
复购74%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54"
刘云清
持证9年
咨询280
评价171
复购62%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23"
王谦
持证8年
咨询18
评价6
复购25%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28"
周美芳
持证11年
咨询73
评价8
复购25%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53"
李良敏
持证18年
咨询12
评价2
复购66%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23"
唐建刚
持证14年
咨询287
评价81
复购51%
个人成长
个人成长
43"
张宇
持证8年
咨询29
评价3
复购37%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48"
刘伟
持证11年
咨询188
评价41
复购68%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31"
贾艳宇
持证14年
咨询285
评价231
复购72%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19"
李志宏
持证11年
咨询426
评价93
复购44%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117"
李欢欢
持证16年
咨询217
评价62
复购74%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54"
刘云清
持证9年
咨询280
评价171
复购62%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23"
王谦
持证8年
咨询18
评价6
复购25%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28"
周美芳
持证11年
咨询73
评价8
复购25%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53"
李良敏
持证18年
咨询12
评价2
复购66%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23"
唐建刚
持证14年
咨询287
评价81
复购51%
个人成长
个人成长
43"
张宇
持证8年
咨询29
评价3
复购37%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