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ii
13回答
评判一个事物的时候,人好像有点优越的感觉,看见了解的时候好像没有,甚至有点卑微,因为在围着一个事物转
15温暖
13条回答
30"
你敏锐地察觉到了人们在评判事物时的这种心态变化,这其实是很有意思且常见的现象。从心理学的认知失调理论来看,当我们一开始评判某个事物时,往往是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站在一个相对“安全区”去审视,这时会不自觉地带上优越感,仿佛自己已经掌握了真理,能够对其指点一二。 比如说,有人在看到别人的绘画作品时,一开始凭借自己有限的艺术认知,轻易地给出评价,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自己要是画肯定比这好,这就是那种初始的优越心态。 然而,当真正深入去了解这个事物,就像你说的,开始“围着一个事物转”,发现它背后有着复杂的知识体系、精妙的设计或者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远超自己最初的想象。此时,认知失调就产生了,原以为自己懂很多,现在却发现所知甚少,为了平衡这种失调,心态就可能转为卑微,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评判过于草率。 面对这种情况,给你一些行动建议: 认知重构方面,当你下次再评判事物时,先按下暂停键,提醒自己:“我所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先别着急下结论。”有意识地打破那种仅凭第一印象就产生优越感的惯性思维。可以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我真的了解这个事物的全貌吗?”“我的评判依据是什么,可靠吗?” 学习拓展上,把这种心态转变当作学习新知识的契机。当你发现自己对某个事物了解后变得卑微,说明这个领域有值得深挖的东西。不妨主动去查阅资料、请教专家,深入学习,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认知水平。例如对古建筑感兴趣,看到一座古楼开始评判,后发现不懂的很多,那就去读建筑史、研究古建风格,一段时间后,你既能更客观地评判,又充实了自己。 情绪调节而言,倘若已经陷入卑微的情绪中,不要慌张。做几次深呼吸,缓慢吸气,让腹部隆起,数到 5,再缓缓呼气,数到 7,重复几次,让自己平静下来。告诉自己:“知识是无穷的,每个人都有认知局限,我现在发现不足是好事,是成长的机会。”用这种积极的自我对话,帮助自己走出情绪低谷,以更平和、求知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评判是带着主观认知,了解往往不带预设
如果人格中有自恋的成分,会习惯性评价,这样做可以满足自恋需求。
看见算“格物”,评价不一定是“致知”。没有看见的评价,是偏离真相的,是主观臆断的,是容易破坏关系的。
16"
你好,感觉像是在描述人是如何认知事物的过程,有看见的时候,有议论的时候,还觉察到了在议论事物时产生的高低贵贱的感觉,这是一个不错的观照。
有句话说“看见行为生评判,看见需求生慈悲”,是否也和你的观点有些共鸣呢?
特别好,你能觉察好很多他人看不见的细微差别。你觉得评判是站在高位的,看见或者围着一个人或事转,有些卑微吗?对应着生活里的什么样的人呢?
评判产生伤害,看见产生慈悲
那这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你的影响是什么呢?
有点意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举个例子具体的说一说吗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487373个回答
#人际关系# 1616383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20820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50954个回答
#个人成长# 4559927个回答
#抑郁求助# 325330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00801个回答
#心理咨询# 1338923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