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娅
13回答
如果一个人体质很虚,还不肯运动,大概是什么原因?就每天除了玩手机刷视频,做点饭菜这样。就想着还是不动,动也动不了几下
8温暖
13条回答
57"
确实很值得探讨。这个人真的认为运动重要吗?知行合一,如果内心冲突,也无法行动。
阳性能量低
可能是没有办法按照自我真实地活着,因而缺少活力。 你看很小的小孩,他们除了睡着的时候,几乎一刻不停地在动,说明每个人天生应该都是愿意去动的。 那么你真实的自我是什么?可以我们一起探索。
那是他的能量很低,没有力量运动,其实玩手机刷视频也是特别耗费能量的。
可能是内在力量不足吧…
身体虚的不够厉害~
可能有内耗,心力不足,需要调节自我认知。
动力不足
动力不是
很多原因吧,比如,可能是认可父母,父母说过孩子身体虚,孩子就用不锻炼身体来认可父母,让自己身体虚。或者,身体虚,也有好处?或者说,曾经看到过身体好,就需要多干活儿?所以就让自己虚,这样可以获得益处?还可能因为看到过身体强壮的,反而突发死亡,所以用身体虚来缓解焦虑? 总之,很多的原因,需要具体去分析。一般来说,心理学会认为,某个行为的背后,有继发性获益。 可以尝试用这个思路去分析一下。
从心理学视角出发,体质虚却不愿运动,原因可能涉及多方面。 心理成因 1. 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匮乏:依据自我决定理论,当人缺乏内在动机,便难有行动的主动性。对于运动,若看不到能带来的即时好处,如快乐、成就感或身体状态改善,就难以激发动力。而且,过往运动的糟糕体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让人觉得自己没能力运动。比如跑步后难受,或健身没达到预期效果,都会使人抵触运动。 2. 习惯与舒适区束缚:习惯形成理论表明,长期养成的习惯极难改变。每天刷手机、做饭,已成为舒适日常模式,身体和大脑适应了低能量消耗活动。运动意味着打破舒适区,要面对身体疲劳与不适,这是多数人抗拒的。就像习惯在沙发上慵懒度日,起身运动就打破了平静舒适,自然产生抗拒心理。 3. 情绪因素干扰:情绪会左右行为。处于抑郁情绪或压力过大时,人会缺乏精力与动力运动。抑郁使人身体沉重、无力,运动此时被视为负担;压力大时,人们倾向选择刷视频等轻松方式逃避,而非靠运动释放。比如工作受挫情绪低落,就更愿意窝在被子里刷手机,而非出门运动。 行动建议 1. 激发内在动机与合理设定目标:帮其挖掘运动的内在动机,共同探讨运动对健康、外貌、情绪等的益处,如提升免疫力、让人精力充沛、改善体态和皮肤状态。同时,设定具体且可实现的目标,如先每周散步三次,每次15 - 20分钟,待身体适应后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可以展示运动前后对比的照片或视频,让其直观感受运动积极效果,激发运动渴望。 2. 打破习惯与舒适区:从微小步骤入手打破舒适区,在日常活动中融入简单运动元素,做饭时做几个伸展动作,看视频时尝试站立。逐渐增加运动频率和强度,让身体慢慢适应。比如在广告时段提醒起身走动或做几个深蹲,不给其太大压力,却能使其习惯运动的感觉。 3. 情绪调节与运动相融合:若情绪是阻碍,先协助调节情绪。一起找寻轻松愉快的运动方式,如公园听音乐散步,或参加趣味瑜伽课程。如此,运动不仅是身体锻炼,更成为情绪调节手段。比如情绪低落时,提议一起户外骑自行车,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锻炼身体,让其体会到运动的愉悦。
21"
相关问答
#不被理解# 10个回答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490117个回答
#人际关系# 1617486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21417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51245个回答
#个人成长# 4564207个回答
#抑郁求助# 325798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01167个回答
#心理咨询# 1339798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