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从出生到6岁,在婴幼儿的每个年龄段,父母和看护者都应该有相应的策略来帮助孩子打好心理健康的基础。
0~1岁,建立依恋关系
在新生儿时期,家长应多与宝宝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学会辨识新生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需求。除了抚触新生儿,还应让其看颜色鲜艳的玩具,听悦耳的铃声、音乐,促进感知觉发展。
待孩子大一点,家长还可以多与婴儿玩亲子游戏。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比如多与婴儿说话、模仿婴儿发声以鼓励发音,达到“交流应答”的目的。
6个月以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扩大宝宝的活动范围,鼓励其与外界环境和人接触。若孩子出现生气、厌烦、不愉快等负面情绪时,可尝试转移其注意力,帮助疏导不良情绪。
1~2岁,引导探索和表达
家长要给这一阶段的幼儿探索环境、表达愿望和情绪的机会。经常进行亲子互动,多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教幼儿指认书中图画和身体部位,引导宝宝将语言与实物联系起来,鼓励他们有意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简单的对话。
此外,家长之间要保持一致的养育态度和行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幼儿自主做事情的机会,对其每一次努力都给予鼓励和赞扬,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
2~3岁,鼓励交朋友
在这一年龄段,家长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提高克服困难的意识和能力。比如让宝宝帮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收拾玩具、扫地、帮忙拿东西等,促进其自信心的发展,激发参与热情。出现无理取闹等不适宜的行为时,可采取不予理睬或转移注意力等方法。
由于此时的孩子即将步入幼儿园,家长还可以多给孩子提供与小朋友玩耍的机会,鼓励其发展同伴关系,学习轮流、等待、合作、互助与分享,培养爱心、同情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此外,还要注意逐步培养孩子规律的生活习惯,学会自己洗手、进食、穿衣、大小便等基础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