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12秒效应”指的是人类面对强烈情绪刺激时的即时反应峰值,通常持续约12秒。在这一短暂的时间内,情绪波动会达到高峰,之后开始逐渐回归平静。也就是说,当我们遇到让人愤怒、惊讶、或恐惧的事情时,最强烈的情绪通常会在短短12秒内达到顶点。此后,情绪会逐渐消退,我们的理性会慢慢恢复控制。
“12秒效应”与人类的大脑结构和情绪调节机制密切相关。当我们面对突发事件时,情绪脑(主要包括杏仁核)会快速反应,引发强烈情绪,而理性脑(前额叶皮层)则稍慢一些才参与调节。这导致在情绪峰值的前12秒,情绪脑处于主导地位,我们会有冲动、急躁等情绪反应。然而,理性脑一旦启动,就会帮助我们进行思考和控制,促使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这种情绪波动现象反映了情绪脑与理性脑的时间差。由于情绪脑更快地做出反应,而理性脑则需要一些时间来介入,因此我们在强烈情绪的前几秒内容易被情绪“劫持”,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既然12秒效应的存在意味着情绪高峰会自动消退,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帮助自己“熬过”这关键的12秒,从而避免被情绪左右:
1、自我提醒
在情绪刚刚产生时,及时提醒自己“只是短暂的情绪波动,12秒后会恢复平静”。这种自我暗示可以减轻情绪的控制力。
2、深呼吸和身体放松
深呼吸和放松练习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减缓情绪反应。尝试在情绪高峰时深吸一口气,屏住几秒钟,然后缓缓呼出,这样做可以帮助神经系统恢复平衡。
3、转移注意力
在情绪即将失控时,试着将注意力从情绪源头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比如周围环境、当下的声音、或者简单的数数。这种方法有助于情绪逐渐减弱。
4、延迟反应
强迫自己在情绪波动时暂停几秒,避免做出即时反应。可以练习告诉自己“我稍后再回复”或“给自己几秒钟再说”。这种延迟反应可以让理性脑有机会参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