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二玲
1回答
人生需要提防这四个陷阱: 1.不读书,但是很爱思考。 思考是一个好习惯但是任何人对精神世界如果过度的探索,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一个人不读书,但是又特别爱思考,这样就很容易怎么样焦虑、内耗,脑子里又没东西,又特别爱胡思乱想,这就是庸人自扰。 2.不独立,但是还想要自由。 我们要意识到,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这种行使权的基础上。一个人他不是越有钱越自由,更不是越有权越自由,这个权是权利的权。恰恰相反,大多数时候是你拥有的越多,你反而会受其所累,你反而是越不得自由。真正的自由是不被周围的环境裹挟,你不因为别人的行为分心,不被其他人的欲望带动,那才叫真正的自由。 3.没有经济能力,但是还谈真爱。 喜欢是拿起来,爱是放下。喜欢是想拥有,想占有,爱是呵护,是成全。喜欢是放纵。爱是克制。喜欢只谈感觉,但是爱要承担责任。爱还是要落实到柴米油盐当中。经济不是爱的前提,但经济一定是维护爱的条件。真正的爱都是沉重的,他需要你结实的肩膀去扛起来。 4.明明缺乏执行力,但是还妄想着发财。 所有成大事的人,没有拖拉的,没有拖延的. 这个世界你不要妄想着,等我准备好,我再去做,没有准备好的那一天,所谓的我还没准备好,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懒惰的借口。
1温暖
1条回答
茸茸
1个月前
说的太对了老师!
相关问答
#当我们感知自己的“缺点”时,伴随着什么样的情绪,自责、愤怒、羞耻还是内疚,这些情绪会促使我们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有的情绪可能会导致自我攻击,认为自己很差劲,没有价值,什么也做不好,有这样想法的个体,在人生的早年,往往有着非常严苛的双亲,只要孩子的表现稍有“差池”,就会进行指责或嘲讽,并强行的矫正。 这种互动模式,会成个体内在的一部分,当“缺点”被发现时,严苛的内在就会开始起作用,外在的表现可能是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和外界接触,或是在关系中不停的出让边界,去讨好或付出。总之,就是用各种方式,让自己不舒服。 从某种意义上说,类似的行为是种变向的自我惩罚,而这种方式缓解了面对“缺点”时的羞耻和自责,反而有种不舒服后的快感,失去了改变的动机,因为惩罚已经发生,个体已经付出代价。 接受惩罚有时要比进行转变要容易的多。 而且,这种内在的严苛,往往也会投射出去,在面对爱人或孩子时,去严苛的对待他们,在他人感觉无所谓的事情上,自己却认为是种“缺点”,这必然会造成冲突,进而又会强化某种模式。 可以看到,所谓的缺点,有些情况下,是一种内在的模式,用隐秘的方式去影响着外在的行为,但这些模式在亲密关系和职场上,会导致破坏性的结果,个体甚至不知道自己内心世界发生了什么,只看到了外在世界对他们的反馈。#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942624个回答
#人际关系# 1814004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211401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91746个回答
#个人成长# 5514406个回答
#抑郁求助# 365169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78699个回答
#心理咨询# 1536882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