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动态
问答
文章
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笙亓
21回答
问
从小家人的离开与忽视,让我总觉得自己不会被坚定选择,在长大后的人际关系中也会因一点点风吹草动就想逃离,害怕再次体验被离开的感觉,从而也伤害到了对方
12温暖
写回答
提交回答
21条回答
匿名
2年前
好棒
罗丹
咨询师
2年前
最近读的文章,居然和你同频。都和“重不重要”有关。想着可以分享给你!这份分享欲可能也源自于“世界上另一个我”的共鸣。作者是国内知名的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老师!也是我在跟着学习的其中一位老师! 《我们仍然重要》 进小区需要扫码。有一天我回家,掏出手机扫完码,习惯性地给保安看一眼,脚步不停就往里走,却被他伸手挡住了,语气不太耐烦:「没看到要扫码吗!」我刚想说扫过了,一看手机,确实没有显示结果页面,大概是网络问题。只好站定了重新处理。心里莫名其妙地,被保安刚才的语气激出一些情绪,忍不住提醒他:「嗨嗨,是我啊。」保安是一个黝黑精瘦的汉子,抬头看我一眼,大概认出我是每天出入的业主,露出一个抱歉的笑容,语气柔和了一些:「不好意思,现在有规定,都得扫码。」我说我知道。说话的工夫刷出了页面,我亮出来,他说谢谢,我说辛苦。一次非常微型的冲突,不到十秒钟。 这冲突跟规定无关,就是一点点情绪。后来我回想这个场景,想那一刻微妙的委屈感,毫无必要地强调「是我」,我是在索求什么呢?突破规则的特权吗?当然不是。我服从规则,理解执行规则的人,但不想服从那种冷冰冰的,置我于对立面的语气。我没说出来的话是:「是我啊,我又不是你的敌人。」更进一步说就是:我是人,是你的同类,我值得被更好一点对待。 这段时间做咨询,无论来访者一开始带来什么问题,聊下去往往都绕不开这样的主题:「感觉自己不重要。」 这也是我被挡住那一刻的感受。伸手一挡是规则,但也只是规则,作为人在那一刻的愕然,窘迫,无心之失附带的慌乱,这些情绪是无从安放的,撞在一堵钢铁般冷硬的墙上。而打破这堵墙只要十秒钟。在我嘟哝抱怨,他抱歉一笑的同时,人的触感即得以恢复。笑容的展开就像在一个机械的装置上,一个具体的人「醒」了过来。从他的眼神中我又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感受到几年擦肩而过点头之交积累的情分。我们是人,在规则和惯性的挤压下,身为人仍然可以表达不满,歉意和友善。有时候,重要性的确认只需要这样一个招呼,一次迟疑,一点歉然。 这是我最近一次感受情绪的价值。 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重要,因为反复经历被安排,被拒绝,这样那样的对待,不由分说。原因都知道,也理解,但还是很无力。没有人幸免于这种无力感。执行规则的人同样也没有得到重视。有一次我看到那个保安跟别人争执,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质疑,只能一遍遍重复「规定,我执行规定……」他何尝不是一肚子的委屈。解决这些问题,远远超出了这篇文章的能力,但我可以谈谈怎么应对那些「不重要」的感觉,那就是说出口,让人听见。在心理咨询中,面对那些困惑的声音,哀伤的声音,沮丧和愤怒的声音,我能提供的也只是:「你说吧,我在听。」这些声音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有地方说出来,它存在,并得到另一个(同样改变不了什么的)人的回应。这意味着最低限度的重要性。 重要不是important,只是matter。意思是存在,可以跟世界产生一点点的关系。就像是回声,像石子投入大海时激起一小丛水花。渺小的人们彼此看见,做不了什么,有时候只能对坐叹气。而叹气也是一种回应,好过毫无回应。我在微博上这样说,有读者看了生气,留言说心理咨询原来没有用,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就「看见」那一下,居然好意思收钱?我知道他是在愤怒,因为急于解决问题。我当然也盼望问题能解决,但毕竟还没有解决。这时候我也只能对他说:我能看见你的愤怒,你可以愤怒。看见本身也是重要的。如果忽略情绪的存在,一味地强调解决,我们就在无形中认同了那样一种态度:结果至上,个体的感受无足轻重。无论你心里有什么感觉,都不值得(在抽象意义上)被回应。——恰恰是这种态度最让人绝望。 至少这件事情我们可以改变,方法就是有所表达。哪怕是摇摇头,叹口气,相互对一下眼神,我们就能在回应和连接中确认彼此的重要性。那个读者说对了一件事,就是这确实不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生活中此刻就可以,不需要其他条件,不用十秒钟。只要能把情绪安全地表达出来,就给了别人看见你的机会。你看见了别人有情绪,给一个力所能及的回应,你们彼此就都成为了被对方看见的人。 人在脆弱的时候,往往更急于战胜这样的脆弱。他们问:「我怎么才能强大起来?」他们把自己的情绪看成一个问题。但情绪本身就很强大,作为一种把人和人连接起来的,存在性的力量。看见它,回应它,这就是人的强大。 我们也要为负面情绪正名。痛苦恰恰说明你是正常的,重要的,并且值得被更好地对待。我们希望多一点这样的时刻:你把痛苦说出来,有人会听,可以站在你的角度替你想办法,没办法时最低限度也会叹一口气。这就是回声。有时候当一个人说出自己的痛苦,听到的人会发现:「我也一样」。我在做反馈实验的时候,把读者写给我的困扰发表出来,后台最多的留言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平时我们很少有机会听到这些共鸣,因为我们不说。我们害怕说出来自己是孤独的,但不说,反而造成了更深的孤独。 我们反对一种机械式的态度,对负面情绪不自觉地污名化,把它说成一种病理性的,紊乱的,孱弱的东西,像是「障碍」「症」、「失调」,包括今年流行的「内耗」。这些说法不但不公平,也让我们为情绪而羞耻。情绪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也就耻于面对一部分的自己。需要更多正向的声音,打破这种不自觉的孤立。情绪是自然的,正当的,也是善意和亲密的,是真实的流露,是信任的表达。让情绪有它的出口。这几年大家都不容易。每个人都在努力应对大时代的变化,这时候个体的声音尤其容易被忽视。 我们要大声一点表达,来相信自己仍然重要!
罗丹
咨询师
2年前
最近读的文章,居然和你同频。都和“重不重要”有关。想着可以分享给你!这份分享欲可能也源自于“世界上另一个我”的共鸣。作者是国内知名的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老师!也是我在跟着学习的其中一位老师! 《我们仍然重要》 进小区需要扫码。有一天我回家,掏出手机扫完码,习惯性地给保安看一眼,脚步不停就往里走,却被他伸手挡住了,语气不太耐烦:「没看到要扫码吗!」我刚想说扫过了,一看手机,确实没有显示结果页面,大概是网络问题。只好站定了重新处理。心里莫名其妙地,被保安刚才的语气激出一些情绪,忍不住提醒他:「嗨嗨,是我啊。」保安是一个黝黑精瘦的汉子,抬头看我一眼,大概认出我是每天出入的业主,露出一个抱歉的笑容,语气柔和了一些:「不好意思,现在有规定,都得扫码。」我说我知道。说话的工夫刷出了页面,我亮出来,他说谢谢,我说辛苦。一次非常微型的冲突,不到十秒钟。 这冲突跟规定无关,就是一点点情绪。后来我回想这个场景,想那一刻微妙的委屈感,毫无必要地强调「是我」,我是在索求什么呢?突破规则的特权吗?当然不是。我服从规则,理解执行规则的人,但不想服从那种冷冰冰的,置我于对立面的语气。我没说出来的话是:「是我啊,我又不是你的敌人。」更进一步说就是:我是人,是你的同类,我值得被更好一点对待。 这段时间做咨询,无论来访者一开始带来什么问题,聊下去往往都绕不开这样的主题:「感觉自己不重要。」 这也是我被挡住那一刻的感受。伸手一挡是规则,但也只是规则,作为人在那一刻的愕然,窘迫,无心之失附带的慌乱,这些情绪是无从安放的,撞在一堵钢铁般冷硬的墙上。而打破这堵墙只要十秒钟。在我嘟哝抱怨,他抱歉一笑的同时,人的触感即得以恢复。笑容的展开就像在一个机械的装置上,一个具体的人「醒」了过来。从他的眼神中我又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感受到几年擦肩而过点头之交积累的情分。我们是人,在规则和惯性的挤压下,身为人仍然可以表达不满,歉意和友善。有时候,重要性的确认只需要这样一个招呼,一次迟疑,一点歉然。 这是我最近一次感受情绪的价值。 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重要,因为反复经历被安排,被拒绝,这样那样的对待,不由分说。原因都知道,也理解,但还是很无力。没有人幸免于这种无力感。执行规则的人同样也没有得到重视。有一次我看到那个保安跟别人争执,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质疑,只能一遍遍重复「规定,我执行规定……」他何尝不是一肚子的委屈。解决这些问题,远远超出了这篇文章的能力,但我可以谈谈怎么应对那些「不重要」的感觉,那就是说出口,让人听见。在心理咨询中,面对那些困惑的声音,哀伤的声音,沮丧和愤怒的声音,我能提供的也只是:「你说吧,我在听。」这些声音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有地方说出来,它存在,并得到另一个(同样改变不了什么的)人的回应。这意味着最低限度的重要性。 重要不是important,只是matter。意思是存在,可以跟世界产生一点点的关系。就像是回声,像石子投入大海时激起一小丛水花。渺小的人们彼此看见,做不了什么,有时候只能对坐叹气。而叹气也是一种回应,好过毫无回应。我在微博上这样说,有读者看了生气,留言说心理咨询原来没有用,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就「看见」那一下,居然好意思收钱?我知道他是在愤怒,因为急于解决问题。我当然也盼望问题能解决,但毕竟还没有解决。这时候我也只能对他说:我能看见你的愤怒,你可以愤怒。看见本身也是重要的。如果忽略情绪的存在,一味地强调解决,我们就在无形中认同了那样一种态度:结果至上,个体的感受无足轻重。无论你心里有什么感觉,都不值得(在抽象意义上)被回应。——恰恰是这种态度最让人绝望。 至少这件事情我们可以改变,方法就是有所表达。哪怕是摇摇头,叹口气,相互对一下眼神,我们就能在回应和连接中确认彼此的重要性。那个读者说对了一件事,就是这确实不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生活中此刻就可以,不需要其他条件,不用十秒钟。只要能把情绪安全地表达出来,就给了别人看见你的机会。你看见了别人有情绪,给一个力所能及的回应,你们彼此就都成为了被对方看见的人。 人在脆弱的时候,往往更急于战胜这样的脆弱。他们问:「我怎么才能强大起来?」他们把自己的情绪看成一个问题。但情绪本身就很强大,作为一种把人和人连接起来的,存在性的力量。看见它,回应它,这就是人的强大。 我们也要为负面情绪正名。痛苦恰恰说明你是正常的,重要的,并且值得被更好地对待。我们希望多一点这样的时刻:你把痛苦说出来,有人会听,可以站在你的角度替你想办法,没办法时最低限度也会叹一口气。这就是回声。有时候当一个人说出自己的痛苦,听到的人会发现:「我也一样」。我在做反馈实验的时候,把读者写给我的困扰发表出来,后台最多的留言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平时我们很少有机会听到这些共鸣,因为我们不说。我们害怕说出来自己是孤独的,但不说,反而造成了更深的孤独。 我们反对一种机械式的态度,对负面情绪不自觉地污名化,把它说成一种病理性的,紊乱的,孱弱的东西,像是「障碍」「症」、「失调」,包括今年流行的「内耗」。这些说法不但不公平,也让我们为情绪而羞耻。情绪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也就耻于面对一部分的自己。需要更多正向的声音,打破这种不自觉的孤立。情绪是自然的,正当的,也是善意和亲密的,是真实的流露,是信任的表达。让情绪有它的出口。这几年大家都不容易。每个人都在努力应对大时代的变化,这时候个体的声音尤其容易被忽视。 我们要大声一点表达,来相信自己仍然重要!
罗丹
咨询师
2年前
“我不重要”,很可能是你早年就形成的一个核心信念。你可以尝试着觉察每次人际关系上的风吹草动,自己头脑里第一时间会冒出来的“自动化想法”。不评价,只是客观的观察!
杨丽琴
咨询师
2年前
非常棒的觉察!感觉你说的很少,又感觉你说了很多,可以再具体多说一点吗?
周春丽
咨询师
2年前
9"
戴鹏
咨询师
2年前
你能看到问题根源,就已经解决了一半了。
肖洁
咨询师
2年前
34"
史爱华
咨询师
2年前
能意识到问题根源,是很好的开端。找个心理咨询师修复一下创伤,让生活更加踏实。
史冬英
咨询师
2年前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获得疗愈
孙曹
咨询师
2年前
可以把爱找回来
刘云清
咨询师
2年前
学会多给自己一点爱和耐心。 正念和积极自我暗示都可以试试
顾明萱
咨询师
2年前
你的成长过程有不安全依恋,自我价值感低,可能会影响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建议找咨询师聊一聊。
朴美花
咨询师
2年前
个人心灵成长之前,如果原生关系里有很多影响我们的东西,我们的心一直会沉浸在感受里,所以会像你说的一样,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离。那是因为害怕陷入到原声关系里的受伤的感受里。这样逃离也许表面上不会伤害,但是也会因为无法得到自己想得到的而伤害到自己。建议你做个个人成长咨询。修复原生关系里的创伤。这方面我可以帮助到你。你能够得到的幸福远超过你想象的,希望你尽早勇敢起来
帅敏
咨询师
2年前
那什么时候选择不离开
赵巍
咨询师
2年前
坦白向对方说出你所有的感受,把分与合的选择权交给对方,就不会因为自己的原因错过任何缘分
冯二玲
咨询师
2年前
感觉只是感觉,重新建立自己的安全感。
相关问答
#好想你✨#
22个回答
#失败的一无所有的人生#
21个回答
#忽然不知道我自己了,没有那么揪心,也没有多少高兴。#
18个回答
#自己做错了,对不起妈妈,还没结婚,现在欠网贷十万,还不起#
33个回答
#我感觉自己好难#
20个回答
#因为各种原因让自己现在经济很窘迫,不过相信自己,一定会把债务还清,然后想要的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一定会实现,慢慢来吧,明天总是会更好的。#
12个回答
#讨厌我自己怎么办?#
22个回答
#感觉工作好难,业绩很难提升怎么办,压力好大[流泪][流泪][流泪]#
18个回答
#我有强迫症,反复在手机下载很多软件,又卸载很多软件,我怎么才能改掉这个坏毛病。求帮助。#
17个回答
#真是醉了,不知道该讲什么#
19个回答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487197个回答
#人际关系#
1616308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20788个回答
#我需要心理咨询吗#
965782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50938个回答
#个人成长#
4559608个回答
#抑郁求助#
325325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00770个回答
#心理咨询#
1338857个回答
#一句话描述你现在的心情#
1208106个回答
推荐咨询师
59"
刘红霞
持证7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湖北 武汉
咨询
150
人
评价
12
条
复购
21%
58"
梁春霞
持证9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山东 济宁
咨询
303
人
评价
50
条
复购
52%
23"
马昌盛
持证13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山东省 烟台市
咨询
161
人
评价
24
条
复购
63%
54"
刘云清
持证9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市 上海
咨询
272
人
评价
168
条
复购
63%
117"
李欢欢
持证16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 上海市
咨询
182
人
评价
46
条
复购
6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