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动态
问答
文章
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冯红艳
问
人的创造力和人的勇气息息相关,当一个人有勇气去挑战生命中的不可能,那么不可能才能变成可能。而人的勇气先从面对自己觉得不敢面对、不能直视的部分开始。 当人被限制在一个安全的框架里,那么一个人的创造力也就因此丧失,如无法展开翅膀的飞鸟。挣脱限制、挣脱这部分束缚,这个生命体才有活力。
1温暖
写回答
提交回答
相关问答
#关系,真实,#
#认识野马效应#
#芥川龙之介#
1个回答
#有害的情绪管理模式之一:习惯性压抑+破坏性爆发。转变策略:从敢于表达、到学会表达和善于表达,争取做到不内伤自己,也不外伤他人。#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父母对孩子经常颐指气使,就会形成一种言语行为上的“习惯性粗暴”。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身心带来的伤害,给亲子关系中埋下隐患,或者意识到了却没有改变的勇气。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骂一顿或打一顿,孩子没有能力反抗,其实这和恃强凌弱没有本质区别。对孩子习惯性粗暴的父母大都是不能很好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育儿过程中遇到各样问题或挫折时,他们的心智水平和心理能量不足以应对问题,要么选择逃避,要么选择爆发,把孩子当成恶劣情绪的牺牲品。 不少对待孩子粗暴的父母,自己在原生家庭也同样被粗暴对待。成为父母后,就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将这种方式复制到自己的亲子关系中,还理所当然地认为:“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我就是这样长大的!” 现实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有的父母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又没有学会用合适的方法或途径来释放压力,回到家一看到孩子有什么不顺眼,就马上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孩子变成了可怜的“替罪羊”。打骂孩子暂时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心情不好了就拿孩子出气,变成习惯性粗暴。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父母这种自私、冲动的行为对孩子身心和亲子关系造成的伤害是深远的。 某种行为成为习惯,的确不容易马上改变,但只要父母意识到了粗暴态度对孩子带来的伤害,也不愿意被这种不良习惯所控制甚至代代相传,改变就有了动力和契机。 当父母忍不住要对孩子恶语相向甚至棍棒伺候的时候,请给自己几秒钟的暂停时间,把孩子想像成童年的自己,回忆一下自己被粗暴对待时的痛苦感受,看见自己内心那个曾经可怜无助的内在小孩。有了这样的反观和觉察,父母才能深深领悟: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尾款人(二)#
#精神分析只分析糟糕的东西#
#以全新的方式理解和感受自身#
#讨好别人背后的真相#
#【7月24日分享】个人情绪的表达#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822439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64516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87880个回答
#我需要心理咨询吗#
1021754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81600个回答
#个人成长#
5244585个回答
#抑郁求助#
355524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58341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80233个回答
#一句话描述你现在的心情#
1353685个回答
推荐咨询师
28"
周美芳
持证11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
广东 深圳
咨询
85
人
评价
9
条
复购
28%
60"
胡周琴
持证17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浙江省 杭州市
咨询
1591
人
评价
234
条
复购
45%
23"
高翔
持证15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河北 石家庄
咨询
32
人
评价
4
条
复购
50%
30"
张春凤
持证7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浙江 杭州
咨询
9
人
评价
0
条
复购
55%
31"
龚利苹
持证8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北京 北京
咨询
49
人
评价
8
条
复购
2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