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萍
莎士比亚在戏剧《皆大欢喜》中告诉我们“结尾好,一切都好”。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 一件事情的结尾美好,并不意味着整个过程也一样美好,而结尾的缺憾也不代表事情完全不尽如人意。 例如,玩5局扑克牌游戏,赢中间两局与只赢最后一局相比,理论上前者应该更让人开心。可人的实际感觉却未必如此,我们似乎对美好的结尾有一种执念。事实上,正是这种执导致了我们的决策失误。 圆满的结尾,通常预示着事情随着过程的展开,会越变越好。然而,如果目光局限于事情的终点,却会让我们忽视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时候结尾虽好,但它也极其短暂,并且它的美好可能是被过程的平庸所衬托起来的。 大多数人希望无限延长开心的体验,同时又期盼一个美好的收场。想象一下度假中的你,一边是天天阳光明媚的短假期,另一边是最后一天下雨但其余日子都阳光明媚的悠长假期,哪个更好呢?恐怕有不少人会认为,长假最后一天如果天气不好,整个假期就被毁了。 这种对于“事情越变越好”的痴迷其实是一种叫做“银行家谬误”的思维偏差:为了达到短期增长的目的而牺牲长远利益。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过程的乐趣和终点的乐趣在我们头脑中并不是等价的。而过分执着于圆满的结尾,导致的结果就是夸大了终点的乐趣,却无法提升我们的整体感受。 希望大家更享受的是过程。
相关问答
#第410天 改 变 习 惯 学会用健康的习惯来替换不良的习惯。  我们的习惯回路,常常是由三个阶段组成,分别是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想要改变,我们需要的就是打破旧的习惯回路,建立新的健康的习惯回路。具体来说,你要用一个新的惯常行为来代替旧的行为。 为了容易理解,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当你看到一个泡面的广告时,它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引起你的食欲,这个方式就是对你的一个暗示。紧接着,就到了惯常行为,也就是我们最通常会采取的行为。你可能就会收到暗示的激发,会去买一碗泡面来吃。在你完成惯常行为之后,自己好像得到犒劳一样,吃了泡面使得味觉得到满足,也能使肚子感到充饥。 如果你认识到了吃泡面是不健康的,想改掉这个习惯。那么下次产生食欲的时候,你可以提醒自己不必去吃泡面,而是去吃一个新鲜的苹果。这样一来,你就建立了新的习惯。你收到暗示引起食欲,采取了吃苹果的行动,自己仍然感到能量得到补充和尝到新鲜味道,这就是改变习惯后,所获得的犒劳。在这个新习惯里,习惯发挥作用的回路并没改变,在只是在选择的对象上发生改变而已。 所以说要想摆脱坏习惯的影响,就要从“惯常行为”入手,通过建立新的惯常行为,能更容易地把健康的习惯替换不良的习惯。 这么看来,是不是改变坏习惯好像也没有那么困难了呢?#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929615个回答
#人际关系# 1808762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208828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90528个回答
#个人成长# 5487582个回答
#抑郁求助# 363783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76586个回答
#心理咨询# 1531172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