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菊
父母型人格是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类似于父母的角色特征,这些特征通常是在成长过程中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并在成年后的行为模式中体现出来。根据心理学家伯恩博士的理论,人格包括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父母自我状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包含了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对生活、社会、他人的评判标准。 父母型人格的行为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挑剔型(向外攻击) • 严厉批评:对他人严厉、愤怒,经常发怒、沉默,爱批评人,总体上看起来不高兴。 • 高标准要求:对他人要求特别高,严苛,不容忍他人的错误。 自责型(向内攻击) • 自我批判:对自己进行自我批判、自责、惩罚,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 • 完美主义:追求完美,不容许自己犯错,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很高的期望。 指责型 • 持续批评:经常以负面、批评的形式与孩子沟通,言辞中充满了“你为什么做不到?”“你这样太差了!”“你永远都比不上别人!”等字样。 • 人格否定:不仅批评孩子的行为,还会对孩子的人格、能力甚至未来进行妄加评论。 • 情绪影响:这种持续的负面反馈会导致孩子产生自责、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到成年后的社交关系和心理健康。 控制型 • 过度保护:总是担心孩子受伤,不愿意放手让孩子独立尝试。 • 完美主义:对孩子的表现和成就有过高的期望,不容许犯错。 • 强制沟通:总是以命令的口吻与孩子交流,缺乏平等的对话。 • 情绪操控:利用孩子的内疚感或恐惧来控制他们的行为。 • 缺乏信任:不相信孩子能够自我管理,总是怀疑他们的决定。 溺爱型 • 无条件满足: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过度保护和纵容孩子,缺乏对孩子行为的约束和要求。 • 缺乏自主性:孩子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和责任感,社交技巧和合作精神不足。 忽视型 • 缺乏关注:很少关注孩子的情感和需求,对孩子的活动和去向知之甚少,很少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 • 缺乏引导:孩子在学习上缺乏动力和目标,学习成绩不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索取型 • 过度依赖:过分依赖子女,不断向子女索取物质和情感支持。 • 转移需求:将自身的情感和需求转移到子女身上,要求子女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 这些父母型人格的特点和行为模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了解这些
相关问答
#我们在感情中,常常会因为“晕轮效应”,被一个人的优点吸引,当陷入感情之后,才发现他的身上有一些缺点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感情总是不顺利不幸福。 想要避免晕轮效应的负面影响,就要在选择的时候,做到这三点: 1、不要以貌取人 有的姑娘是颜控,一看到帅哥就走不动道。但是要注意,不要以貌取人,不要被他的光环蒙蔽了双眼。你可以喜欢一个帅的男人,但你不能因为一个男人帅,就认可他的全部,不去了解他的其他方面。 2、不要有“刻板印象” 有的姑娘,对某些类型的男人有偏见,认为丑的人不会出轨,有钱人就一定花心,穷的人会很珍惜感情。 其实,这些都是不一定的,都是因人而异。我们不要随意给人贴标签,不然很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形成认知偏差。 提醒容易有刻板印象的姑娘,不要活在自己的幻想里,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在别人的身上。 女孩想要幸福,应该跳出思维的陷阱,用现实中看到的、感受到的事实去判断,而不是靠自己的主观想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以偏概全,做出错误的判断。 3、不要急着拒绝 有些姑娘在相亲的时候,看到男人有一个方面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匆匆拒绝了对方,再也没有后面的接触了。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只不过太快拒绝,往往也容易错过。应该冷静对待第一印象,不要太快做出判断,更不要急着拒绝。 只有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多相处了解,看看他的性格、三观,是不是都与你契合。多方去了解对方的优缺点,然后再做出理性的决定,这样感情才容易幸福长久。# 1个回答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778401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43963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78993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77899个回答
#个人成长# 5152149个回答
#抑郁求助# 351900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51077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6084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