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余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情绪的泥沼,感觉自己被抑郁的阴霾所笼罩。然而,在此我想大声疾呼:不要总觉得自己抑郁就是病! 当我们面临工作的巨大压力,被繁重的任务、紧张的日程压得喘不过气时;当我们在感情里遭遇波折,失恋的痛苦、争吵的疲惫如影随形时;当我们经历生活的重大变故,亲人的离去、友情的破裂使我们心碎一地时,我们会陷入悲伤、难过、焦虑、失眠,觉得自己仿佛被整个世界抛弃,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对未来充满迷茫与恐惧。这种状态下,我们可能会轻易地给自己贴上“抑郁”的标签,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但实际上,这大多只是抑郁情绪在作祟。 抑郁情绪是我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一种正常反应,它就像是身体的一种警报信号,提醒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处理内心的矛盾与压力。它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不会长久地占据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积极应对,它终会慢慢消散。而抑郁症则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它有着严格的医学诊断标准,涉及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并非简单的情绪低落就能判定。 如果我们总将抑郁情绪当作抑郁症,就如同草木皆兵,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我们会在这种错误的认知里越陷越深,原本可能只是一时的情绪低谷,却因为过度担忧而真的陷入精神困境。我们会变得更加焦虑、脆弱,甚至可能影响到身边的人,让他们也一同陷入这种恐慌之中。 我们应该正确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当感到情绪低落时,不要盲目地自我诊断,而是尝试去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可以找朋友倾诉,将内心的苦水一股脑儿倒出来;可以去运动,让汗水带走烦恼与疲惫;可以投身于大自然,在山水之间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衡。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用坚强的内心去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不要总觉得自己抑郁是病,让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情绪的起伏,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去穿越那暂时的黑暗,迎接阳光灿烂的明天。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情绪的泥沼,感觉自己被抑郁的阴霾所笼罩。然而,在此我想大声疾呼:不要总觉得自己抑郁就是病!
当我们面临工作的巨大压力,被繁重的任务、紧张的日程压得喘不过气时;当我们在感情里遭遇波折,失恋的痛苦、争吵的疲惫如影随形时;当我们经历生活的重大变故,亲人的离去、友情的破裂使我们心碎一地时,我们会陷入悲伤、难过、焦虑、失眠,觉得自己仿佛被整个世界抛弃,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对未来充满迷茫与恐惧。这种状态下,我们可能会轻易地给自己贴上“抑郁”的标签,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但实际上,这大多只是抑郁情绪在作祟。
抑郁情绪是我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一种正常反应,它就像是身体的一种警报信号,提醒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处理内心的矛盾与压力。它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不会长久地占据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积极应对,它终会慢慢消散。而抑郁症则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它有着严格的医学诊断标准,涉及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并非简单的情绪低落就能判定。
如果我们总将抑郁情绪当作抑郁症,就如同草木皆兵,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我们会在这种错误的认知里越陷越深,原本可能只是一时的情绪低谷,却因为过度担忧而真的陷入精神困境。我们会变得更加焦虑、脆弱,甚至可能影响到身边的人,让他们也一同陷入这种恐慌之中。
我们应该正确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当感到情绪低落时,不要盲目地自我诊断,而是尝试去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可以找朋友倾诉,将内心的苦水一股脑儿倒出来;可以去运动,让汗水带走烦恼与疲惫;可以投身于大自然,在山水之间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衡。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用坚强的内心去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不要总觉得自己抑郁是病,让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情绪的起伏,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去穿越那暂时的黑暗,迎接阳光灿烂的明天。
3温暖
相关问答
#第229天 习得性无助及其启示 大约30年前,当时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研的马丁塞利格曼进行了一项实验,实现了人类心理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塞利格曼博士观察了若干次电击狗的实验,他发现有些狗完全没反应,他们只是躺下来忍受痛苦,当时心理学领域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解释这种现象,为了弄清楚为什么有些狗直接就放弃了,赛利格曼精巧的设计了两个阶段的实验,在第1个阶段A组的狗被背带绑住并受到轻微电击,他们可以用鼻子去按控制杆让电击停止,很快他们就学会这样做了。 B组的狗也是被同样的背带绑住并受到同样的电击,但他们无法让电击停止,这些狗只能忍受痛苦,C组是对照组,C组的狗被背带绑住,但没有受到电击。 第2天塞利格曼进行实验的第2阶段,他将这些狗逐个放进一个叫做穿梭箱的装置里,这个箱子中间立着一块低矮的挡板,每只狗都被放到挡板的一侧,被受到轻微电击,他们只要跨过矮挡板跳到另一侧就能停止电击,A组的狗(可以控制电击)和C组的狗(没有收到电击),很快就明白怎样跨越挡板,摆脱不适。但B组的狗(不能控制电击)则有不同的反应。他们躺下来呜咽啜泣,没有尝试逃脱。赛利格曼等人发现这些狗学会了无助,这一行为几乎摧毁了他们采取行动的干劲儿,此后科学家还发现猫、鱼、狗,大鼠、蟑螂,小鼠和人类都能学到这一特性。习得性无助就是将“做什么都没有用”这个想法内化,从而削弱了一个人的掌控感。 那么这个发现有什么启示呢? 成功的经验让人再次尝试,进而获得成功。失败的经验,让人放弃努力,从而再次失败。所以教学也好,培养孩子也好,带领员工也好,一定要让他们体验成功。因为只有成功,才能够让他们继续努力,从而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8个回答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416608个回答
#人际关系# 1585381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06108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44240个回答
#个人成长# 4423792个回答
#抑郁求助# 318928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588937个回答
#心理咨询# 1309549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