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你看见过吗?我看到路边的那朵花开了,它好漂亮啊,如果它枯萎了,我去给它浇水了,我不求它继续开,我只是给它需要的水,这是无条件的爱吧。 那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是什么样呢?哭了亲亲抱抱,受伤了抱抱,想去玩那就去吧,不想上学就不上,可是放任并不是真的爱啊。 很多时候你是那个以爱的名义被伤害的人。 奶奶经常说,我是为你好,你不能去太阳下晒。小朋友是不会听的,她不知道为啥。你要按我说的做,你才会少走弯路。 我没有撞过南墙,你让我回头我不知道为什么呀,我看见前面是一条大路,你说那不能走,小心掉沟里了,前面有坏人,可是你说的也不一定对啊。 父母是站在父母的眼界,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诫我们,你必须按我说的做。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爱孩子,也是想要给自己的所有。他们不知道孩子感觉到压抑,感觉自己像一个提线木偶没有自我。此时父母的爱也是无条件的爱。
你看见过吗?我看到路边的那朵花开了,它好漂亮啊,如果它枯萎了,我去给它浇水了,我不求它继续开,我只是给它需要的水,这是无条件的爱吧。


那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是什么样呢?哭了亲亲抱抱,受伤了抱抱,想去玩那就去吧,不想上学就不上,可是放任并不是真的爱啊。


很多时候你是那个以爱的名义被伤害的人。


奶奶经常说,我是为你好,你不能去太阳下晒。小朋友是不会听的,她不知道为啥。你要按我说的做,你才会少走弯路。


我没有撞过南墙,你让我回头我不知道为什么呀,我看见前面是一条大路,你说那不能走,小心掉沟里了,前面有坏人,可是你说的也不一定对啊。


父母是站在父母的眼界,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诫我们,你必须按我说的做。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爱孩子,也是想要给自己的所有。他们不知道孩子感觉到压抑,感觉自己像一个提线木偶没有自我。此时父母的爱也是无条件的爱。
相关问答
#第155天 关 注 正 向       关注正向就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视角转换的过程。把注意力从缺点,不足转换到优点转换到“有”的部分。我们坚定的看到自己孩子爱人父母“有”的部分就会更加坚定的拥有很多。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独特的特点,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只要是表达出来的,它都会接受到并且指导着我们去执行它。同时潜意识会发出指令,把我们认同的部分吸引过来。所以如果我们看到自己“有”的部分就相当于我们认同自己“有”的部分,就会吸引更多的“有”进来。如果我们看到“没有”的部分就相当于认同自己“没有”部分,就会吸引更多的“没有”进来。这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吸引力法则。也就是说当我们认同自己“有”时“有”就会更多,当我们认同自己“没有”时“没有”就会更多。正向表达就是认同自己的“有”。           比如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孩子没有按时起床,我们会说“你又没按时起床?”正向表达“你可以按时起床。”         比如看到孩子字体很差,我们可能说“你看你那字写那么差?”正向表达“这几个字写的真好!”       比如看到孩子玩游戏,我们可能说“你能不能少玩会儿游戏?”正向表达“孩子,让眼睛歇歇,也让手机歇歇吧”,正向表达“孩子,可以看看视频”。       比如我们看到爱人不做家务可能就会说“你就不会干点活?”,正向表达“你也可以去拖地”,“你可以刷碗”,“你也可以做饭”。     比如同事有时候工作没有做好,我们可能会说“你看你又做错了?”正向表达“正确的做法是………”       比如早上都没有早起过,今天七点起床了。可以告诉自己“我也可以早起”,哪怕这次早起是为了出去玩睡不着。     比如看书看不进去,今天居然看了二十分钟书。也可以告诉自己“真不错,今天看了二十分钟。”       比如经常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看到别人做事情和自己的不一样就会生气。今天看到爱人事情没做好没有生气,也可以告诉自己“今天情绪控制的好”。     比如晚上上床后总是抱着手机刷消息影响休息。今天把手机放到客厅到卧室看会儿书就休息了,也可以告诉自己“今天按时休息了”。       有什么说什么,说什么有什么。# 2个回答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749975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32056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73661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75444个回答
#个人成长# 5093425个回答
#抑郁求助# 349428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46138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48740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