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哲学家尼采曾经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区分对待生活两种方式:一种是日神式的,指人理性、严格分析和逻辑的一面,一种是酒神式的,指人受到情感、直觉以及无限的自由支配的一面。
如果是对待戏剧、影视作品,那么日神式的就是被激发起来寻找生命意义、带来思考的那一面,酒神式的就是被激发起的情绪情感、感官冲击的那一面。
尼采认为,生命的目标就是达到理性和感性的平衡——既能清晰的思考,又有稳定、可靠和负责任的行为;同时能够去感受、去享受葡萄的果实,能够(在必要的时候)不受约束地表达内心的好恶。
看到这里,就会想到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一直提倡的中庸之道、阴阳调和,其实也是一样的主张。
感性和理性,对应人的右脑和左脑,可以说是与生俱来都有的。也许有先天发育的影响,也有后天养育的影响,最后就会表现出一些差异。差异不大,大概就是平衡的。差异过大,就会出现问题,要么过于情绪化,任性冲动、不顾后果,要么过于目标化,陷于外在的评判标准,最后离自己越来越远。
心理咨询也好,任何其他的成长方式也好,都是在试图缺什么补什么,慢慢达成一个趋近于平衡的状态。既能在在人群中发挥自己的能力,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绩,又能在自己的主观世界做自己的王,获得生命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