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三丽
2回答
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啊,大多父母在孩子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指责,其实孩子有基本的判断力,很清楚自己做的好不好,一旦做错了什么,孩子会感到自责啊,羞愧啊等一些情绪。这时如果我们没有对他的感受给于足够的关注反而指责他,只会让他产生更加强烈的挫败感。 孩子也害怕父母忽视自己,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往往会用调皮捣蛋,拖延,砸东西发脾气等破坏的方式,如果无论怎么做都不能得到想要的关注,对抗就会升级为刺激父母仇恨自己,就是我们常说的恨也比无视好,在孩子看来,父母“恨”自己至少说明父母眼里还有自己。孩子通过让父母讨厌自己、恨自己来博取关注,主要是想跟父母建立连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觉得有人陪伴,不那么孤单,很多孩子不仅对父母这样,在学校也这样,比如故意在课堂上捣乱,惹老师生气,课下欺负同学等等,于是成了被周围人讨厌的人。如此一来,孩子会进入最糟糕的状态,于是破罐子破摔,承认自己无能,什么都做不好。当孩子进入这种状态时,仿佛所有人都放弃了他,他也放弃了自己。也让身边所有人都无能为力,人很多的自我价值感来自能给他人带来好处,而一个孩子若总是处在“我就是这样了,而你拿我一点办法都没有”的状态中,会剥夺身边人的成就感,会让大家感到挫败和痛苦。继而会更加远离和讨厌他,孩子就更没有价值感,也会陷入挫败和愧疚的双重痛苦中,这样就成了恶性循环。


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啊,大多父母在孩子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指责,其实孩子有基本的判断力,很清楚自己做的好不好,一旦做错了什么,孩子会感到自责啊,羞愧啊等一些情绪。这时如果我们没有对他的感受给于足够的关注反而指责他,只会让他产生更加强烈的挫败感。

孩子也害怕父母忽视自己,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往往会用调皮捣蛋,拖延,砸东西发脾气等破坏的方式,如果无论怎么做都不能得到想要的关注,对抗就会升级为刺激父母仇恨自己,就是我们常说的恨也比无视好,在孩子看来,父母“恨”自己至少说明父母眼里还有自己。孩子通过让父母讨厌自己、恨自己来博取关注,主要是想跟父母建立连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觉得有人陪伴,不那么孤单,很多孩子不仅对父母这样,在学校也这样,比如故意在课堂上捣乱,惹老师生气,课下欺负同学等等,于是成了被周围人讨厌的人。如此一来,孩子会进入最糟糕的状态,于是破罐子破摔,承认自己无能,什么都做不好。当孩子进入这种状态时,仿佛所有人都放弃了他,他也放弃了自己。也让身边所有人都无能为力,人很多的自我价值感来自能给他人带来好处,而一个孩子若总是处在“我就是这样了,而你拿我一点办法都没有”的状态中,会剥夺身边人的成就感,会让大家感到挫败和痛苦。继而会更加远离和讨厌他,孩子就更没有价值感,也会陷入挫败和愧疚的双重痛苦中,这样就成了恶性循环。
1温暖
2条回答
同感,很多孩子就是这样
老师说的真好,我也遇到过这样求关注的孩子,N多次的信号都得不到父母的爱或关注,后来这孩子选择了放弃父母,仇恨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