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动态
问答
文章
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杨侃
问
如果我们戴着面具生活被你自己的真实感受去行动,那么我们就不敢自如的去倾听他人。我们肯定会一直保持警惕以免被他人看穿我们的虚假外表。但是当一个当事人以我描述过的生活方式生活。当他在自己的真实感受发生的情景中倾向于把他们表达出来时。当他的家庭关系是建立在实际存在的情感基础上时,那么它就不会再有防御,而是能够真正的倾听理解他家庭的其他成员,他能让自己看到对另一个人来说生活是什么样的。
写回答
提交回答
相关问答
#找准人生的定位。#
#遇到矛盾对方就沉默#
#生活置你于绝境,你在绝境笑。#
1个回答
#个人的成长#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父母对孩子经常颐指气使,就会形成一种言语行为上的“习惯性粗暴”。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身心带来的伤害,给亲子关系中埋下隐患,或者意识到了却没有改变的勇气。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骂一顿或打一顿,孩子没有能力反抗,其实这和恃强凌弱没有本质区别。对孩子习惯性粗暴的父母大都是不能很好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育儿过程中遇到各样问题或挫折时,他们的心智水平和心理能量不足以应对问题,要么选择逃避,要么选择爆发,把孩子当成恶劣情绪的牺牲品。 不少对待孩子粗暴的父母,自己在原生家庭也同样被粗暴对待。成为父母后,就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将这种方式复制到自己的亲子关系中,还理所当然地认为:“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我就是这样长大的!” 现实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有的父母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又没有学会用合适的方法或途径来释放压力,回到家一看到孩子有什么不顺眼,就马上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孩子变成了可怜的“替罪羊”。打骂孩子暂时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心情不好了就拿孩子出气,变成习惯性粗暴。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父母这种自私、冲动的行为对孩子身心和亲子关系造成的伤害是深远的。 某种行为成为习惯,的确不容易马上改变,但只要父母意识到了粗暴态度对孩子带来的伤害,也不愿意被这种不良习惯所控制甚至代代相传,改变就有了动力和契机。 当父母忍不住要对孩子恶语相向甚至棍棒伺候的时候,请给自己几秒钟的暂停时间,把孩子想像成童年的自己,回忆一下自己被粗暴对待时的痛苦感受,看见自己内心那个曾经可怜无助的内在小孩。有了这样的反观和觉察,父母才能深深领悟: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真正完完全全地活着#
#让思维觉醒助力成长#
#成长的含义#
#双圈理论—人际关系的逻辑论#
2个回答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必须由我的父母告诉我才行。”#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181701个回答
#人际关系#
1477122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055086个回答
#我需要心理咨询吗#
911141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20882个回答
#个人成长#
3956466个回答
#抑郁求助#
295651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549730个回答
#心理咨询#
1208338个回答
#一句话描述你现在的心情#
1068034个回答
推荐咨询师
57"
王胜
持证6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北京市 北京
咨询
606
人
评价
84
条
复购
37%
60"
李亚双
持证10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辽宁 大连
咨询
125
人
评价
38
条
复购
40%
42"
白雪峰
持证13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 上海
咨询
247
人
评价
68
条
复购
41%
19"
苟亚锋
持证8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市 市辖区
咨询
385
人
评价
141
条
复购
35%
30"
赵莎莎
持证6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河南省
咨询
1009
人
评价
143
条
复购
4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