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我在咨询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来访者在我眼中,有能力,有想法,行动力强.......
但他们看自己却是:不成事,不够好。
即使我把他们的成绩反馈给他们,他们也会归结为:运气好,有人帮忙之类的外部因素。
似乎,他们就是不敢承认自己的好。
这样的落差是怎么来的呢?
为什么有人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好?
甚至,还一味打压自己?
很多人反馈希望没人夸自己,不然会觉得好尴尬,不知道怎么反应。
面对自己的成就,表现的似乎是偷来的一样。
不但没法享受成就,甚至还会有羞耻感。
为什么?
这跟一个人的夸大自体发展受损有关。
夸大自体是自体心理学中的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发自内心感觉到自己是好的、棒的、甚至是完美的。
夸大是小婴儿一开始就有的感觉,他们天然喜欢自己,欣赏自己,对自己很满意。
在成长过程中,养育者对孩子充分镜映,孩子就能发展出健康的夸大。
否则,他们的夸大自体就会受损,很难体验到“自己是好的”的感觉。
不敢承认背后,是镜映不足
什么是镜映呢?
小时候,是父母眼中赞许的光芒。
比如宝宝会走了,做了一个动作,说了一句话。
父母的眼睛会惊喜到发亮,夸张地惊呼:哇!宝宝真棒!
在父母骄傲的目光中,孩子就能感觉到,自己是厉害的,闪闪发光的。
如果父母能对孩子充分镜映,孩子就会形成基本的自信,能非常稳定地确认自己,知道自己哪儿做的好。
当他有所成就,他能清楚地明确自己的能力和成绩,能为自己鼓掌、喝彩、骄傲。也许你会问,是不是小时候被夸的多,长大就敢为自己骄傲了?
事实上,镜映并不只是夸奖,而是一种真实的赞许。
充分的镜映,是指养育者需要像镜子一样对孩子的价值、成绩和成就做出精准的反应。
它既不能是会让你变形的哈哈镜,也不能是过度美化的美颜相机。
而是,真实地看到一个人的能力和努力,并对这些予以反馈和肯定。
这样长年累月下去,一个人就能从“外部肯定”逐渐变成“自我肯定”,展示自己健康的自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