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常听人说,臣服命运方能收获幸福。在东方文化里,“命”有时可用“天”替代,如“天时,地利,人和”。可以将其理解为,命定,命理走势与个人努力,共同决定了事物的成败。
古人对命的探究,本质上和科学对未知的探索,在哲学层面具有同质性,都是对不确定世界的不同阐述。人类知觉功能有限,所能感知的世界极为狭窄,却渴望从这微小、有限的认知中,解读庞大复杂的存在。于是,衍生出诸多对真实存在的解释系统。西方人侧重理性实证推理,形成了科学的解释体系;东方人则偏好感觉归纳演绎,对符号象征形态充满兴趣。东方佛学提出,空性是一种非空非实的状态,揭示了事物的不确定性。
从科学角度看,命中注定是人们面对存在的不确定性时,一种无奈的解释,在心理学上属于合理化心理机制。当人们找不到更好的解释时,将难以接受的事情归结为命中注定,能有效缓解当下负面情绪。
臣服命运,实则是坦然面对生命中的不确定性。心理学倡导无条件接纳,印度思想家主张活在当下,西方人认为性格决定命运,东方人秉持“成事在天,谋事在人”的观点,哲学家提出存在决定意识,这些表述本质相近。臣服命运并非随遇而安、放任自流,而是既要自强不息、竭尽全力,又不过分在意得失。毕竟命运充满不确定性,却也有规律可循,正如《易经》所揭示的,该张扬时张扬,该收敛时收敛,做到顺势而为。
我们应当感怀生命的有限性,就像大自然阴阳轮换、沧海桑田一般,生命在潜藏、勃发、生长、繁茂、开花结果、凋谢枯萎的循环中生生不息。每个人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通过学习成长、努力进取,经历成功与失败、高潮与低谷,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悲欢离合与患得患失。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要珍惜机遇,竭尽全力实现该阶段的生命价值,做到无怨无悔,这也是对臣服生命的一种理解。
“生命注定”中的“注”有流动之意,意味着你所经历的便是命中所有,未曾经历的则不在命中。人的命运,正是在活着的过程中,倾注激情塑造而成。只要在每个当下,思考自己能做与不能做之事,并付诸行动,便可算作顺应命运、臣服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