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英
每天从各种来源的信息越来越多,它们都要经过基于“痛苦或快乐"的法则来处理。人们不能总以战斗或逃避的方式来应对,因为很多时候不能战斗也不能逃,因为后果很严重。比如,在公司里被老板骂了,心里极为不平衡,真要反击教训他一次,却不能这么做,因为可能会丢了饭碗,家里还有车贷、房贷。所以,战斗本能的反应在现代社会越来越不实用了,要用意识克制住。 当有些情况下,人们的战斗反应被激发,交感神经反应被激发,但又不能按着本能去反应,不过身体还是不断的释放出激素,让身体准备好去战斗。战斗反应被激发却又不能战斗时,战斗反应就转化为焦虑。 如果人有了战斗的反应,但又不能去战斗,就会导致焦虑的状态出现。所以,通常是去采用一些合理的方式去应对这些状况,去健身房、跑步、收拾房间,或者其它的身体运动的方式,将这些被激发出来的能量化解掉。当然,催眠技术对于调整焦虑状态非常有效。
每天从各种来源的信息越来越多,它们都要经过基于“痛苦或快乐"的法则来处理。人们不能总以战斗或逃避的方式来应对,因为很多时候不能战斗也不能逃,因为后果很严重。比如,在公司里被老板骂了,心里极为不平衡,真要反击教训他一次,却不能这么做,因为可能会丢了饭碗,家里还有车贷、房贷。所以,战斗本能的反应在现代社会越来越不实用了,要用意识克制住。
        当有些情况下,人们的战斗反应被激发,交感神经反应被激发,但又不能按着本能去反应,不过身体还是不断的释放出激素,让身体准备好去战斗。战斗反应被激发却又不能战斗时,战斗反应就转化为焦虑。
        如果人有了战斗的反应,但又不能去战斗,就会导致焦虑的状态出现。所以,通常是去采用一些合理的方式去应对这些状况,去健身房、跑步、收拾房间,或者其它的身体运动的方式,将这些被激发出来的能量化解掉。当然,催眠技术对于调整焦虑状态非常有效。
相关问答
#第305天 自 我 概 念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我概念,心理学家发现,如果自尊低,各年龄段的孩子,父母该如何对待或引导?最好是具体做法的内容也不一样。 4岁以前的孩子尚处于形成自我概念的时期,早期的自尊几乎完全来源与他人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影响。父母关注孩子,给孩子积极的反馈,孩子就不仅认识到,并感觉到“我可爱,我值得别人爱”。如果父母忙,没时间,给孩子的反馈也都是负面的,如“你不懂”“你还小,你不会”“你太傻了,怎能这样……”孩子会形成“我不重要,我总做错,别人喜欢我吗”等消极的、困惑的自我形象与自尊。 4-7岁的孩子的自尊会稍微高于他人的评价,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孩子的自我膨胀期,也有的人认为这时的孩子期待别人给自己更高的评价,希望自己有良好的表现,讨人喜欢。家长一定要注意,在这个阶段要给孩子准确、恰当的评价反馈,既不要助长了其膨胀的趋势,也不要打压孩子的期望,让孩子心灰意冷并形成“我努力了,别人也不喜欢我”的低自尊概念。 8岁起的孩子的自我评价开始越来越接近别人的评价了。 11-14岁的孩子开始更重视同伴的评价和关系,例如朋友多,受同学推崇(而不是老师喜欢)等成为自尊的更重要的内容。 13-18岁的孩子,尤其是女生也会对外貌、打扮等非常看重。 16岁左右很多孩子开始关注自己是否有“异性缘”,是否被异性喜欢,也是自我评价的标准。查尔斯·库利早在1902年就提出,我们尤其是孩子,对自我概念、自我形象的形成是通过“镜像自我”来构建的,即别人眼中的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镜子虽然也许有灰尘,也许并不平整,但照得多了,我们对自己的相貌自由比较准确的了解。作为镜子的他人,可能有偏见,可能愚笨,但大家总体对我们的评价会有其一致性的成分。对于孩子来说,镜子可能只有两个——父母。所以,父母给予的反馈评价,尤其是客观真实的评价,就像平整明净的镜子,能帮助孩子建构正确、正向的自我形象。父母在后来帮助孩子分析他人给予孩子的反馈,也有助于孩子学会辨清真假信息,建立良好的自尊。虽然自尊的形成不是只缘于父母对孩子的“对待”,但却有极重要的相关关系。# 4个回答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726885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22310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69188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73524个回答
#个人成长# 5043095个回答
#抑郁求助# 347583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41771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38546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