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s
李有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
|持证13年
山东 | 青岛
5.0
情绪压力
个人成长
服务人数
120
多次复购
52%
平均时长
2
长程个案
4
资质认证
无条件更换咨询师
担保交易
咨询预约
立即倾诉:
2 元/分钟
下载APP享受更多优惠
立即咨询
预约准则
如遇咨询师变动会以短信通知,请保持手机畅通如要取消,请及时和客服取得联系
方案
8.5折
正式咨询(婚恋家庭)
¥153 ¥180 /次(60分钟)10次起通话
预约
8.5折
正式咨询(情感困惑)
¥153 ¥180 /次(60分钟)10次起通话
预约
8.5折
正式咨询(个人成长)
¥153 ¥180 /次(60分钟)10次起通话
预约
8.5折
正式咨询(人际关系)
¥153 ¥180 /次(60分钟)10次起通话
预约
8.5折
正式咨询(职场压力)
¥153 ¥180 /次(60分钟)10次起通话
预约
8.5折
正式咨询(亲子关系)
¥153 ¥180 /次(60分钟)10次起通话
预约
简介

【个人介绍】

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持证11年)

青岛市心理关爱热线先进个人(公益热线10年)

青岛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

心理咨询师教学考试辅导师

认知行为技术导向心理咨询师

【受训经历】

2012年2月取得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2012年4月-2016年11月从事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工作;

2013年开始全面学习认知行为技术、人本主义、短程焦点解决、家庭系统排列等流派的知识并接受系统培训;

2016年开始接受线上督导老师的个案和个人成长方面的督导;

【擅长问题】

婚恋家庭,亲子关系; 人际关系、职场压力; 情感困惑、自我成长;

【工作人群】

情感困惑、认知偏差人员,中老年人,父母,青少年,职场人员。

【咨询风格】

真诚的对待每一位求助者;尊重每一位求助者面对的问题;共情于求助者所处的境地;积极关注求助者每一个闪光点。

【对来访者的一段话】

不论发生了什么问题,我都会无条件的接纳你,并陪伴你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资质认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李有军的职业证书
擅长领域
情绪压力、 个人成长、 家庭矛盾、 婚恋情感
累计个案时长
358.30小时
文章
暂无文章
展开更多文章
问答
我有坏习惯。9点来调了闹钟提醒睡觉的。然后吧通常还是会关掉继续玩手机,等到11点后才洗澡12点多了才知道睡觉,我很想改掉改成11点前睡
李有军
李有军
咨询师
17小时前
其实每个人都有拖延的习惯,这也许就是你的作息节奏,不必强求,因为即使你调到11点之前睡觉,但是你的思维状态可能也是不允许,所以顺其自然,最好能够在12点之前进入深度睡眠就已经很好了。全文

展开更多问答
用户评价
评分
5.0
全部(5)
很专业(0)
态度很好(0)
和蔼可亲(0)
效果明显(0)
耐心(0)
反应迅速(0)
稚欲
第11次下单
咨询效果挺好的,满意
25-03-28 14:13:14
稚欲
第10次下单
咨询效果挺好的,满意
25-03-28 13:48:27
黑嘿一族
老师非常棒,每次和老师说话都有安心的感觉,特别棒的老师,特别好,五星好评。
25-03-26 12:21:00
黑嘿一族
老师真的非常棒,对许多的问题都不厌其烦的去解答,通过各个角度去分析,让我去思考,非常棒的老师,五星好评
25-03-24 02:29:58
黑嘿一族
老师非常棒,做了一个测试,完全测出了我的内心啊,非常厉害的老师
25-03-24 02:28:51
22页 ,到第 确定
动态
李有军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 它处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边缘”状态,具有多方面不稳定的特点,会严重影响个体的情感、行为、自我认知及人际关系等。 主要特征 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常从极度亲密迅速转变为极度厌恶,对他人的看法易极端化,非黑即白。 自我认知不稳定:对自己的身份、价值观和目标缺乏清晰稳定的认知,可能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 情绪波动大:情绪容易强烈且快速变化,可能因小事引发极度愤怒、焦虑或抑郁等情绪,且难以调节。 冲动行为:常出现冲动行为,如暴饮暴食、滥用药物、鲁莽驾驶、自伤等,缺乏对行为后果的考虑。 慢性空虚感:长期感到内心空虚,缺乏充实感和满足感,常通过寻求刺激或建立不稳定关系来填补。 害怕被抛弃:对被他人抛弃有强烈恐惧,会采取极端行为避免,如过度依赖或控制他人。 形成成因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遗传基因在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患者亲属中患同类疾病的概率相对较高。 童年经历:如童年时遭受过身体或性虐待、情感忽视、父母离异等创伤,可能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增加患病风险。 大脑神经生物学因素: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发生有关。全文

李有军
吸引力法则是一种心灵成长和个人发展领域的概念,它认为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会吸引与之相似的事物和经历进入我们的生活。 核心原理 - 同类相吸:相似的思想和情感会相互吸引。积极的思想吸引积极的结果,消极的思想则吸引消极的结果。例如,一个总是充满自信和乐观的人,更容易吸引到成功和好运;而一个经常焦虑和抱怨的人,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挫折和麻烦。 - 关注焦点:人们关注的事物会更容易出现在生活中。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目标或愿望上,你会更容易发现与之相关的机会和资源,仿佛这些东西被你“吸引”而来。全文

李有军
防御机制中的隔离是指将一些不愉快的事实、情感或想法与意识隔离开来,不让自己意识到它们,以避免产生痛苦或焦虑。 人们在面对难以接受的情感或观念时,会在认知上将它们与其他相关的思想、情感分离开。比如,在描述一件悲惨事件时,有些人会用非常客观、冷静的语言,不带有任何情感色彩,仿佛这件事与自己毫无关系,这就是将事件所引发的痛苦情感与对事件的描述隔离开来。 “隔离”的作用 - 避免痛苦:通过将不愉快的内容与意识隔离,个体可以暂时避免直接面对这些内容所带来的痛苦和焦虑,起到保护心理的作用。 - 维持心理平衡:有助于个体在面对压力或创伤时,保持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防止因过度的情绪冲击而导致心理崩溃。 可能的负面影响 - 情感压抑:长期使用隔离机制可能会导致个体对自己的情感缺乏认知和表达,情感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可能会在其他方面以更扭曲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出现躯体化症状或其他心理问题。 - 人际关系问题:过度隔离情感的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可能会显得冷漠、疏离,难以与他人建立深入的情感联系,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 防御机制中的隔离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但如果过度或不当使用,也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产生不利影响。全文

李有军
当一个成年人,不具备独立的自我和完整的人格时,在人际关系中是很难守住界限、明辨是非、尊重彼此的。这不仅体现在不尊重他人的界限,习惯以“为你好”之名去干涉和控制他人的生活,为他人负责,还体现在当他人侵犯自己的界限、尊严和权益时,自己并不自知,甚至还会认为这是“为自己好”,把自己感受、思考、选择生活,成长自我,对自己负责的权利和责任让渡给了别人,要别人对自己负责。二者表现上虽然看似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内在的自我构建没有完成,也就没有能力构建出一份独立、自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和自我关系。全文

李有军
生活中,当我们保持积极的思维方式,并用乐观正面的语言进行自我暗示和思考时,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潜意识,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因为当人们相信自己能够得到想要的事物时,就会更有动力去采取行动,努力实现目标,而这种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就会增加实现愿望的可能性。 提升自我认知 - 当我们给予自己积极暗示时,比如告诉自己“我可以的”“我有能力做好这件事”,就能够改变对自身的看法,增强自信心,让我们更愿意去尝试新事物,挖掘自身潜力。 调节情绪状态 - 积极暗示能帮助我们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保持乐观的心态。例如,在考试前感到紧张时,通过暗示“我已经准备好了,我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这样可以缓解焦虑情绪,让心情更加平静和放松。 增强行为动力 - 积极的话语能激发内在的动力,促使我们采取行动。如暗示自己“我每天都在进步”,这时就会激励我们坚持学习和努力工作,朝着目标不断前进,提高成功的几率。 改善人际关系 - 对他人给予积极暗示,能让对方感受到认可和鼓励,从而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好感。比如赞美同事“你这次的方案做得真棒”,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团队合作。 促进身心健康 - 长期的积极暗示可以影响我们的身心状态,通过对心理和身体的调节作用,进而转化为行动的动力。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以提升身体的免疫力,让我们更有活力,也有助于应对各种疾病和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会形成一种能量场。例如,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可能会散发一种“正能量”,影响周围人的情绪和氛围;而消极抑郁的人可能会让人感觉压抑。 日常通用类自我暗示语: - “我是独一无二且有价值的,每天都有新的美好等着我去发现。” - “今天又是充满无限可能的一天,我准备好拥抱所有机遇。” - “我热爱生活,生活也热爱我,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 “我有足够的力量和智慧应对生活中的任何挑战,它们只会让我更强大。” 社交情境下自我暗示语: - “我真诚友善,别人很容易喜欢与我交往,我总能结识有趣的朋友。” - “和他人交流是展现自我的好机会,我自信且谈吐优雅,能给大家留下好印象。” - “在聚会中,我就是活力与快乐的源泉,大家都乐于和我互动。”全文

李有军
你有没有过这种情况: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乱七八糟的想法。比如,今天老板批评了你几句,你就在那想:“是不是我工作做得不好?是不是同事在背后说我坏话?”越想越烦,越烦越睡不着,心情糟糕透顶,这就是内耗,其实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 内耗就像电脑里跑了个恶意程序,。不停地占用内存,让电脑运行缓慢。我们的大脑一旦被乱七八糟的想法占满了,哪还有精力去干正事儿呢?所以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远离内耗。我们的生活就像一个大背包,每天都在往里装东西。装的东西多了,背包就沉了,走起路来都费劲。这些装进去的东西,有的是有用的,比如知识、技能、好的习惯;有的则是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比如过度的担忧、不必要的欲望、复杂的人际关系。 做减法,就是把那些不必要的、消耗精力的东西去掉,让生活变得简单一点。减掉不必要的负担,心里就轻松了,也就没那么多内耗了。 那在生活里如何做减法呢? (一)减少不必要的欲望 现在这社会,诱惑可太多了。看到别人买了新款手机,咱就眼馋;看到别人穿了名牌衣服,咱也想买。其实很多时候,咱们的欲望都是被别人挑起来的,是为了跟别人攀比,而不是真的需要。 (二)简化人际关系 有些人,表面上对你挺好,背地里却说你坏话;有些人,总是找你帮忙,可自己从来不想着回报。跟这些人打交道,就像在心里埋了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让你心情不好。所以要看懂人性,了解人品,以减少不必要的社交。 (三)减少不必要的思考 思考是好事,可有时候,想得太多就成负担了。其实很多时候,事情并没你想的那么复杂,有个说法叫“车到山前必有路”,很多事情,不用提前想太多,到时候自然会有解决的办法。全文

40"
张明翠
持证12年
咨询2
评价0
复购0%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56"
蔡善根
持证8年
咨询645
评价252
复购72%
家庭矛盾
个人成长
40"
陈霞
持证9年
咨询9
评价0
复购33%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52"
杨蕊
持证16年
咨询49
评价8
复购57%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28"
刘越
持证7年
咨询92
评价16
复购46%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117"
李欢欢
持证16年
咨询214
评价62
复购72%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60"
薛梅
持证9年
咨询231
评价178
复购76%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36"
赵东伟
持证9年
咨询89
评价13
复购46%
家庭矛盾
个人成长
58"
梁春霞
持证9年
咨询356
评价55
复购49%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14"
李焱
持证7年
咨询299
评价52
复购41%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40"
张明翠
持证12年
咨询2
评价0
复购0%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56"
蔡善根
持证8年
咨询645
评价252
复购72%
家庭矛盾
个人成长
40"
陈霞
持证9年
咨询9
评价0
复购33%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52"
杨蕊
持证16年
咨询49
评价8
复购57%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28"
刘越
持证7年
咨询92
评价16
复购46%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117"
李欢欢
持证16年
咨询214
评价62
复购72%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60"
薛梅
持证9年
咨询231
评价178
复购76%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36"
赵东伟
持证9年
咨询89
评价13
复购46%
家庭矛盾
个人成长
58"
梁春霞
持证9年
咨询356
评价55
复购49%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
14"
李焱
持证7年
咨询299
评价52
复购41%
婚恋情感
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