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直接原因显而易见:头脑停不下来,还处在兴奋中,不停地转。有时,头脑没那么兴奋了,可你会发现自己就像是抓着一两个思绪不放似的,虽然困极了,但这一两个思绪就是在转来转去,结束不了。
面对这样的失眠,有人会犯一个错误,就是不断像下命令一样,要自己的思维停下来,可越下这样的命令,思维通常会越兴奋,然后更难入睡了。我们得知道,思维是不能被“我”所掌控的,所以你得放下这个念想——命令自己的思维停下来。
那该怎么做?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到身体上,例如做一下深呼吸,或做一下扫描身体练习。后者其实是正念的一种,就是设定一个顺序,例如从头到脚或从脚到头,一点点地移动注意力。这时你会发现,你的注意力从思维那里移开了,然后你的头脑自然而然地不那么兴奋了,于是就可以入睡了。
这里面的另一个基本道理是:注意力是重要的心灵养料,你把你的注意力放到什么事情上,什么事情就会被滋养、被加强;相反,如果你把注意力从一件事上移开,那么这件事就会逐渐萎缩。
另外一种解释,有些人处于“自恋之壳”里:作为体验者的“我”是一个幼小的孩子,面对外部世界担惊受怕,却没有谁可以依靠,而自己的“头脑”就像一只大手,把“我”这个孩子给托住了。
这种情形可以说是没有一个外在的真实妈妈可以依恋,而是依靠自己的头脑,用它来保护、安抚自己。
具体来说,当遇到刺激的时候,当有不安的时候,头脑给予解释,这种解释带来一种亦真亦假的安全感;头脑还可以编织故事,例如,编织白日梦,一个从未谈过恋爱的女孩,可以幻想自己与一个天王巨星谈恋爱;头脑还可以扭曲、屏蔽信息,让自己对一些信息进行筛选,或干脆把它们扭曲成另一种样子。
当头脑是“照顾者”时,就带来一个问题——它不能安静下来。因为,头脑是妈妈,是保护者,它安静下来不运转了,作为体验者的“我”这个孩子,就要直接面对不安,这是不可以的,所以头脑不能停止运转。
然而,头脑不能停止运转,你也就无法入睡。如果依恋产生了,有一个真实妈妈照顾自己,那就很不一样。婴幼儿可以彻底停掉头脑而安然入睡,因为他们确信外面有一个爱自己、有保护能力的“妈妈”在呵护着自己。
婴幼儿的这种经验如果成为一种基本稳定的体验,就会最终内化到心灵,于是外在的、可信赖的妈妈,就内化成了“内在的、可信赖的妈妈”,也就有了基本都安全感,于是成年后就可以酣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