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升君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认为:人会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人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被别人喜爱的“自我”标准,妄图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 这个理想的自我通常是完美的,聪明、美丽、优秀、毫无瑕疵。当人们用幻想的自我来对照现实的自我时,会觉得自己像个冒牌货。他们努力维持幻想中的形象,害怕别人看到幻象背后真实的自己。 这些理想的自我并不来自真实的自我经验,只是由很多“我应该很努力”“我应该生小孩”“我应该很成功”的规则堆起来的。 为了保护这个幻想中的理想自我,人们会变得非常死板,会排斥内心跟应该自我不同的情绪感受和体验。这样一来,人们就被这些应该的规则支配了,成了它们的提线木偶,以致于无法接纳自我。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认为:人会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人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被别人喜爱的“自我”标准,妄图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

这个理想的自我通常是完美的,聪明、美丽、优秀、毫无瑕疵。当人们用幻想的自我来对照现实的自我时,会觉得自己像个冒牌货。他们努力维持幻想中的形象,害怕别人看到幻象背后真实的自己。

这些理想的自我并不来自真实的自我经验,只是由很多“我应该很努力”“我应该生小孩”“我应该很成功”的规则堆起来的。

为了保护这个幻想中的理想自我,人们会变得非常死板,会排斥内心跟应该自我不同的情绪感受和体验。这样一来,人们就被这些应该的规则支配了,成了它们的提线木偶,以致于无法接纳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