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动态
问答
文章
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郭朋雅
问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 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刘慈欣 在亲密关系中,常常会有来访者把自己不切实际的愿望强加在对方身上,比如无时无刻的报备,哪怕对方没吃饭也要照顾自己开心享受美食。 有时候能意识到不对,有时候成为了这种愿望的奴隶。挑战人性的规则或者过分的以为是爱的表达方式,会受到反噬,并不是对方不配合,而是这种方式是不合理的。
写回答
提交回答
相关问答
#经常听到:什么都有了,为何感觉不到开心了,对啥也没有感觉#
#【2024.10.19分享】信任与不信任#
#爱自己是前置课题#
#倾诉是心灵杀毒的妙法之一#
#你很好,只要你自己觉得#
#好好珍视自己#
#心理成长该有的模样是什么?#
#向内求一切皆是答案,应有尽有#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人生:一半是现实,另一半是梦想,最快乐的莫过于奋斗时。不管昨天有多风光荣耀,抑或苦涩不齿,都过去了,无可更改、无法再来。唯有重拾心情,重新上路,才是我们今天唯一的抉择。朋友们,早安!#
2个回答
#任何人都有可能给我们带来虚假记忆。 茶莉亚肖在本书中讲了一个4岁半男孩的故事。小男孩穆雷频繁的尿床让母亲十分担忧,因为母亲的弟弟小时候遭遇过猥亵,她自然开始担忧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尤其是当她听说穆雷几个月前尿湿了裤子,被日托中心的员工带去换衣服的事情之后。穆雷的妈妈于是坚信这位员工侵犯了自己的儿子,她报了警,警方逮捕了这位员工。然后,警察开始调查其他孩子是否也遭遇过不幸。结果,在恐慌的家长和耐心诱导孩子"说真话"的警察的努力下,又有40多名孩子描述自己受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侵犯。这名员工,以及他在同一家日托所工作的母亲和姐姐因此入狱。直到14年后,此案的诸多疑点才被提出,法院推翻了针对母亲和姐姐的有罪裁定。在这个事件的最后,作者写到: "我知道记忆是怎么回事,我不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单凭一段记忆就能做出法律裁决的世界。" 我们的记忆也有可能被互联网篡改。 互联网和各种电子媒体不但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更加塑造着我们的记忆。一方面,社交媒体保存了有关我们的大量的数据,来证实我们的记忆,扩展我们的记忆存储空间。另一方面,它也极大的增加了我们的记忆被修改、被歪曲的概率。心理学上有一个"记忆从众"现象,也叫做"回忆的社会传染性”。#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941832个回答
#人际关系#
1813691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211241个回答
#我需要心理咨询吗#
1041018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91679个回答
#个人成长#
5512612个回答
#抑郁求助#
365108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78557个回答
#心理咨询#
1536497个回答
#一句话描述你现在的心情#
1405318个回答
推荐咨询师
57"
王胜
持证7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北京市 北京
咨询
712
人
评价
114
条
复购
40%
48"
刘伟
持证11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河北省 石家庄市
咨询
201
人
评价
42
条
复购
62%
42"
白雪峰
持证14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 上海
咨询
368
人
评价
91
条
复购
38%
60"
蒋蓉
持证10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贵州 贵阳
咨询
202
人
评价
48
条
复购
54%
30"
洪君玉
持证10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广东 深圳
咨询
351
人
评价
50
条
复购
4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