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
3回答
当然我会伤害你。 当然你会伤害我。 当然我们会互相伤害。 但这些恰恰就是存在的条件。
当然我会伤害你。
当然你会伤害我。
当然我们会互相伤害。
但这些恰恰就是存在的条件。
当然我会伤害你。
当然你会伤害我。
当然我们会互相伤害。
但这些恰恰就是存在的条件。
当然我会伤害你。
当然你会伤害我。
当然我们会互相伤害。
但这些恰恰就是存在的条件。
2温暖
3条回答
愿我们能从内在和外在的伤害中,解脱出来 也愿我们拥有“被伤害的勇气”
伤害,有时就是伤害。这提醒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安康,为自己的幸福谋长远,要自我关怀。过去也许在这点上,有很多忽略,缺乏注意。自我关怀,有时并非全是接纳自己。它也可以是阳性的行动,支持我们,对那些侵犯我们边界的人和事,勇敢去用行动捍卫自己。 但伤害,有时也是“存在”的实相。如是认知,这把我们从追求“完美关系”的幻想中,解放出来。触碰更大的自由。
关于关系,以一种内在的成熟度来认识它——即,以“关系的实相”来认识它。 以全有全无,或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来认识关系,是来自“内在小孩”的态度。回想一下,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是不是就是以这种简单而绝对的方式来看世界的?我们将人简单地分为好人或坏人。这样的天真烂漫和简单幻想,是宝贵的,但同时也需要哀悼… 长大以后,我们也很可能无意识地沿用着内在孩童看世界的方式,将关系简单地分为有伤害的和没有伤害的,并执着地追求没有伤害的关系。然而在真实世界中,没有哪一段关系是全然无伤害的。伤害总是存在——大一点或小一点,但几乎总是存在。 接受伤害的不可避免性,然后将焦点从“有没有伤害”上移开,这将把我们从巨大的紧张中释放出来。因为追求没有伤害的关系,就像在现实世界中追求数学里完美的圆,我们在追求一个并不存在的东西。因此对自己、对关系以及对关系中的另一方,都制造出巨大的紧张。 当我们从对“完美关系”的幻想中走出来、接受关系的实相,那么我们内在的焦点就可以移动到“如何面对伤害,以及给予关系中个体的人,疗愈、成长和改变。”  后者是更有价值的关注。因为它导向行动。而不是让我们继续躲在头脑的幻想中,逃避一切。 一段经历伤害又获得修复的关系,比没有任何伤害的关系更具有生命力。因为它变得有韧性。经历伤害、又从中修复、转变,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也成长为更有韧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