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动态
问答
文章
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刘妍
问
一个家庭幸福感的多少,取决于我们进家门时的状态。若是把工作中的委屈、生活上的怨气全都带回家里,只会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活得战战兢兢,毫无幸福感可言。家里不是情绪的垃圾场孩子也不该为我们的负能量买单。 我们每次走进家门的时候请调整自己的角色我是父亲或者母亲…… 把不愉快关在门外,成人的世界是懂得自我管理的,选在合适的时间处理问题、处理情绪。这也是关爱家人、关爱自己的表现。
写回答
提交回答
相关问答
#什么控制着我们的生活#
#第251天 为什么爱都给了那些不缺爱的人?#
#什么是心理防御?#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父母对孩子经常颐指气使,就会形成一种言语行为上的“习惯性粗暴”。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身心带来的伤害,给亲子关系中埋下隐患,或者意识到了却没有改变的勇气。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骂一顿或打一顿,孩子没有能力反抗,其实这和恃强凌弱没有本质区别。对孩子习惯性粗暴的父母大都是不能很好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育儿过程中遇到各样问题或挫折时,他们的心智水平和心理能量不足以应对问题,要么选择逃避,要么选择爆发,把孩子当成恶劣情绪的牺牲品。 不少对待孩子粗暴的父母,自己在原生家庭也同样被粗暴对待。成为父母后,就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将这种方式复制到自己的亲子关系中,还理所当然地认为:“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我就是这样长大的!” 现实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有的父母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又没有学会用合适的方法或途径来释放压力,回到家一看到孩子有什么不顺眼,就马上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孩子变成了可怜的“替罪羊”。打骂孩子暂时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心情不好了就拿孩子出气,变成习惯性粗暴。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父母这种自私、冲动的行为对孩子身心和亲子关系造成的伤害是深远的。 某种行为成为习惯,的确不容易马上改变,但只要父母意识到了粗暴态度对孩子带来的伤害,也不愿意被这种不良习惯所控制甚至代代相传,改变就有了动力和契机。 当父母忍不住要对孩子恶语相向甚至棍棒伺候的时候,请给自己几秒钟的暂停时间,把孩子想像成童年的自己,回忆一下自己被粗暴对待时的痛苦感受,看见自己内心那个曾经可怜无助的内在小孩。有了这样的反观和觉察,父母才能深深领悟: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当我看见,反观自照#
#早上好!我的朋友!#
#幸福的婚姻:#
#快乐的理由#
1个回答
#让世界读 懂心理学#
2个回答
#早安分享:#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832791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68992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89844个回答
#我需要心理咨询吗#
1023398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82308个回答
#个人成长#
5269907个回答
#抑郁求助#
356232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60184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85221个回答
#一句话描述你现在的心情#
1358686个回答
推荐咨询师
28"
周美芳
持证11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
广东 深圳
咨询
87
人
评价
10
条
复购
27%
42"
白雪峰
持证14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 上海
咨询
347
人
评价
87
条
复购
39%
60"
李亚双
持证11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辽宁 大连
咨询
215
人
评价
63
条
复购
53%
23"
唐建刚
持证14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陕西 西安
咨询
297
人
评价
81
条
复购
45%
41"
马頔
持证20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 上海市
咨询
114
人
评价
52
条
复购
6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