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动态
问答
文章
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王义丽
问
生命是通向一切古老源头文化的载体
写回答
提交回答
相关问答
#找到自己活着的动力 在沙具里找一些代表你自己的形象摆在沙盘里,你会发现你的不同面相。 如果觉得自己不够好,就看看这些沙具还有哪些好的地方。比如一头狮子,凶残也勇敢、一个僵尸,被裹挟也有挣脱裹挟的力量。 没有东西是一个面相,黑的对面是白、冷的背后是暖、愤怒的背后是爱的期待、冷漠的背后是期待温暖的拥抱。 既然为人就可以好好活下去!#
#当一个问题被长期维持#
#平庸并不代表不好,而是你的人生虽有遗憾,但只要能直面它,接纳它,放开自己,回归自我,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1个回答
#认知不到位,怎么沟通都不对!(3)#
#佛教四大天王手中的法器代表的寓意。#
#保持童心,暂离烦恼,享受快乐#
#我们每天会被欺骗多少次? 答案:10-200次。 其中最可怕的是自我欺骗。 自我欺骗其实来源于“认知失调”,即当我们的自我认知和我们的行为、或者他人的评论产生矛盾时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 当自我认同感收到威胁时,我们会特别积极地通过最快捷的合理化或否定化来平息令我们感到不安的证据。 比如说,我认为自己一直生活健康,当同事指出我喜欢吃油炸食品对身体不好时,我可能会极力否认“没有啊,我很少吃油炸食品的。” 我们一生都在为自己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让这样的小事危及这一点是可耻的。 我们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技能和决心,然后把失败归咎于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我们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不管实际情况如何,我们总认为自己比别人技高一筹。 因此,我们对“认知失调”的默认反应是合理化和否定化,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很容易看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自我辩解”让我们跟特定的“自我形象”相吻合。尽管事实并非如此。这么做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谎言会催生更多的谎言。对于我们说的真话,我们不需要再做多余的工作,但对于谎话,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圆谎” 合理化和否定化维护了我们的“自我形象”,但却以欺骗自己为代价。如果不了解我们的外部行为与我们的内部愿望不符这一点,我们就没有动力改变。我们自己也会重蹈覆辙。 当然,我们是有选择的,我们可以认识到这种倾向,并努力正视自己的问题。#
#心灵守护者#
#往往不是生活支撑了理想,而且理解支撑着生活。#
1个回答
#对待得与失#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857895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80011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94826个回答
#我需要心理咨询吗#
1027576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84654个回答
#个人成长#
5325859个回答
#抑郁求助#
358150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64637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96943个回答
#一句话描述你现在的心情#
1369391个回答
推荐咨询师
19"
李志宏
持证11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陕西省 西安市
咨询
436
人
评价
98
条
复购
48%
56"
蔡善根
持证8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江苏省 扬州市
咨询
649
人
评价
260
条
复购
73%
57"
王胜
持证7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北京市 北京
咨询
704
人
评价
112
条
复购
38%
30"
安薇
持证14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广东 深圳
咨询
54
人
评价
14
条
复购
44%
15"
刘维子
持证15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天津 天津
咨询
74
人
评价
6
条
复购
8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