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二玲
家庭教育分享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任性、不听话、顽皮捣蛋归咎在孩子身上,指责怨恨孩子,给孩子心理上施压。如此“心理虐待”很大可能会制造一个问题孩子,给孩子带上了终生痛苦的枷锁。 深层次剖析,每一个所谓的“问题”孩子的背后,几乎都站着问题父母。 孩子的问题,往往折射着家长需要提升之处。只是很多父母始终不去看见自己的问题,总是想尽各种办法修理孩子。 再有灵性的孩子,在遭受了“心理虐待”后,走向消极、悲观的世界的概率都会大大提高。 扪心自问,为人父母,我们是否在用不自知的方式虐待孩子的内心? 这个问题很尖锐,很难受。却不得不需要我们从内心真正思考。 为什么父母需要学习?因为做父母是一份专业性极强的职业,无证上岗的我们,太容易操作失控了。 我们不是要学习一堆招数,来搞定孩子某些令我们自己看不顺眼的行为。我们的孩子借助父母认识世界,因而父母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开阔心胸,提高维度,拓宽眼界,给孩子足够宽广的空间。 想一想,能收服孙猴子的不是众多天兵天将的十八般武艺,而是如来佛的手掌心。
2温暖
相关问答
#三次分离,成就婚姻(二) 第二次分离:离开你的一部分自恋,进入婚姻的磨合期。 如果说第一次分离决定着人们能否进入真实的关系,那么第二次分离就决定着关系深入的程度。 第二次分离是离开自己的一部分自恋,离开怎样做才是最好的位置,才能用真实的自己,去跟对方的真实相遇,这就是婚姻中的磨合。 无法实现第二次分离的特征:能接受伴侣的不完美,但是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断委屈、压抑、否定自己,忍无可忍时就离开关系。 在婚姻里,特别是女性,很容易在这个位置上感到分离困难。 在关系里看起来被怎样对待都OK,但是实际上,他们内心却有各种想法和感觉,但就是很难把真实的自己放进关系中去。 无法完成第二次分离,是因为内心很不结实,也很不自信,内心里非常渴望如果自己努力做好了,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认可。 然而,恰恰是因为这种努力隐藏自己,导致了关系无法进入一个彼此交织的深入阶段,也无法让另一半真正理解自己的心。 他们常常在婚姻里装扮成爸爸或妈妈的位置,为了证明自己被需要,会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这样对方的需要迟早会将他们压垮,最终不得不逃走。 所以无法完成第二次分离的人,也就是没有自我边界的人,进入不了婚姻的磨合期,总是在关系里活的很累,一边努力,一边抱怨,一边想要结束关系。 被卡在这个阶段里的人,需要经历一个自我寻找的过程,更多去认识自己的许多感受和想法,形成一个整体稳定的自我觉知,才能承受关系磨合期的压力。#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781396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45442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79632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78189个回答
#个人成长# 5158223个回答
#抑郁求助# 352352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51634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62177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