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清
4回答
让别人失望不意味着关系终结或者出问题。 当你让别人失望了,并不意味着你不够好,只要你已经尽力了,就无需指责自己。 要相信别人容纳你让他们失望的能力,要比你想象中的大。 原生家庭的不接纳,不代表其他人也是一样。
让别人失望不意味着关系终结或者出问题。[礼物]
当你让别人失望了,并不意味着你不够好,只要你已经尽力了,就无需指责自己。
要相信别人容纳你让他们失望的能力,要比你想象中的大。
原生家庭的不接纳,不代表其他人也是一样。
[拥抱][拥抱][拥抱]
1温暖
4条回答
我发的动态自然代表我的态度。 我认为是真的或者说应该持有的一个态度。 你的态度是什么呢?
新地岛蓝色幻想0930
4年前
这是真的吗?
这是真的吗?
热爱
4年前
看刘老师发的动态真是一种享受
热爱
4年前
看刘老师发的动态真是一种享受
相关问答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父母对孩子经常颐指气使,就会形成一种言语行为上的“习惯性粗暴”。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身心带来的伤害,给亲子关系中埋下隐患,或者意识到了却没有改变的勇气。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骂一顿或打一顿,孩子没有能力反抗,其实这和恃强凌弱没有本质区别。对孩子习惯性粗暴的父母大都是不能很好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育儿过程中遇到各样问题或挫折时,他们的心智水平和心理能量不足以应对问题,要么选择逃避,要么选择爆发,把孩子当成恶劣情绪的牺牲品。 不少对待孩子粗暴的父母,自己在原生家庭也同样被粗暴对待。成为父母后,就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将这种方式复制到自己的亲子关系中,还理所当然地认为:“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我就是这样长大的!” 现实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有的父母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又没有学会用合适的方法或途径来释放压力,回到家一看到孩子有什么不顺眼,就马上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孩子变成了可怜的“替罪羊”。打骂孩子暂时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心情不好了就拿孩子出气,变成习惯性粗暴。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父母这种自私、冲动的行为对孩子身心和亲子关系造成的伤害是深远的。 某种行为成为习惯,的确不容易马上改变,但只要父母意识到了粗暴态度对孩子带来的伤害,也不愿意被这种不良习惯所控制甚至代代相传,改变就有了动力和契机。 当父母忍不住要对孩子恶语相向甚至棍棒伺候的时候,请给自己几秒钟的暂停时间,把孩子想像成童年的自己,回忆一下自己被粗暴对待时的痛苦感受,看见自己内心那个曾经可怜无助的内在小孩。有了这样的反观和觉察,父母才能深深领悟: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770146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40422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77485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77117个回答
#个人成长# 5136229个回答
#抑郁求助# 351035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49786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57657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