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艳
如何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 怎么去面对这个挫折,怎么去战胜这个挫折,我们想到哪些方法,那么抗挫能力低的人,要么崩溃,也可能是情绪的暴躁,直接逃避了。 为什么有些人的抗挫能力比较强,有些人的抗挫能力比较弱,其实跟家庭教育有非常大的关系,为什么?因为一个人他的成长,他最初的抗挫力就是来自于家庭家长的态度,但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甚至觉得这就是导致孩子的抗挫能力差。 关键词:全能感,因为这个父母在努力的维持着这个孩子的全能感。 共情他:这是孩子内心里面伤心的点,我把这个点它说出来了。 要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挫折不是真实的挫折,而是我内心当中认为这件事对我来说一定能做好。一个人的抗挫能力它其实需要挫折的,但在这个挫折面前,当父母告诉他你一定可以做好,你有这个能力,这种体验反而会让这个孩子没有办法去面对这个挫折。 当一个孩子出现这种感觉的时候,你能不能含容这个部分,能不能接受这个部分,能不能理解这个部分,这点非常重要。 总结,两点; 第一、包办,包办有一个前提是他觉得孩子不行,于是你越包办孩子觉得自己不行,这个孩子越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 第二点、就是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他的心情,他的负面情绪是极其正常的。 第三点、你一直在告诉孩子,世上无难事,就是让孩子活在一种全能的幻想当中。 课程中的例子让你看到,其实有时候我们更平和的,更理解的去面对这个事情的时候,孩子是自己能站起来的。因为,经历挫折才是对挫折的最好的一种教育,人真的就是越挫越勇,但是这个挫,他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个挫,它里面附含着我们如何支持,如何理解,我们如何陪伴。
1温暖
相关问答
#第422天 父母影响和安全感的找回 孩子刚刚学会爬行或走路,虽然可以暂时离开妈妈的视线,但是他需要知道妈妈在关注他,妈妈需要他,他才能带着这份期待,好好地去探索世界。父亲对于我们安全感的形成主要体现在我们与人交往上。和父亲的连接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步,我们需要从父亲那获得认同与接纳,才能更好地完成自我社会的身份认同。 因此,我们与父母的互动亲密与否、父母对我们的反馈是否是及时的、正向的,会影响我们一生的安全感。 母亲的爱本质上是无条件的爱,因为它有,所以她爱。 跟母亲的爱相反,父亲的爱本质上是一种纪律性、秩序性的体现,是一种有条件的爱。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父亲向来不苟言笑,想要获得他的称赞往往是考了高分,拿了奖状,或者运动会得了名次,即使他心里很开心,往往也会装作淡定的样子。但如果我们不小心犯了错误,就会遭受父亲的呵斥和惩罚。 父爱虽有条件,但它也是一种规则,代表了这种爱可以受自己控制,只要我努力达成某个标准,就能获得这种爱。而且,父爱的条件性帮助我们更规范自己,在以后的人生路上避免吃更多苦头。 如果说母爱是自然界,可以无条件提供各种资源,那父爱就是我们生活的秩序世界,需要法律法规和纪律来促发展,让生活更有价值。 “严父慈母”,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两种不同的爱的表现形式。 成熟的爱是这两者的结合,既可以给予无条件的爱,也会创造出有条件的爱。 拥有成熟的爱的能力的人,既可以在落魄时接纳自己,给自己肯定和关怀,也可以在得意时提醒自己不要触犯规则犯错误。 这样的人,对自己如此,对他人也能客观。 如何找回安全感? 首先是自我觉知,向内寻求力量。 这些力量,就来自于生活中那些正向事件,那些快乐时刻。那么,有哪些体验可以给我带来幸福感呢?高峰体验与心流时间,都是生活中的正性体验。 其次是我们还需要与他人建立连接,从亲密关系中修复断裂的人格。 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孤独的生活,以拥有享受孤独的能力为荣,宣称自己也可以过得很好。但这只不过是在否认自己的真实感受。孤独久了,我们内心的不安也会愈加强烈。人格的形成离不开重要他人,那么想要修复它,就也离不开与人的关系。对他人动情,收到正确的反馈,我们的人格才能得到修复。恋爱、结婚和生子是我们人生中的3次重建人格的机会。这些经历都是在我们生命中增加重要他人的过程,在与他人重新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人格中的断点,并且重新修复它。 最后,我们要练习改变认知模式,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认知主义心理学认为,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影响了我们的情绪,也就是说,世上事物都是中性的,本没有好坏之分。你之所以觉得不爽,是你看待事物的信念出了问题。#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815087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61321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86231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81125个回答
#个人成长# 5230259个回答
#抑郁求助# 355079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57258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76652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