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
14回答
孩子小时候1-8岁跟爷爷奶奶,9岁起跟爸爸妈妈,现在13岁了,节食减肥抑郁了。好几年了自己把自己关房子里,不理人。前几天离家出走,厌学,每天看手机,上成人网站。她说她每天很痛苦,孩子很自私,不考虑别人感受。我和她在一起也很压抑,不知道该怎么陪伴?
7温暖
14条回答
观察孩子,了解接纳
父母和孩子的情感链接还没有建立起来,孩子缺乏感情支撑,自我认同低,有无力感。
看到了你很着急,想赶紧把孩子表好。那我们是否和孩子真的平等沟通或者相互理解呢?
孩子在看手机、还在在看成人网站,孩子已经迷失了自己了,家长要优先成长起来先把家庭氛围带动起来。
1、站在孩子一边,理解孩子2、大人努力让孩子看到,不能只要求孩子努力。
我猜测你的身份应该是孩子的母亲。你指责孩子很自私,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那我想在孩子心里可能更加渴望被人关怀啊,被人嘘寒问暖,被人爱。 心理学中一般认为,抑郁是向内的攻击,而节食和减肥都是想要把自己变得更好。呃,希望得到外界更多的关怀。 那看起来目前解决焦点是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毕竟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我想不能把解决的方案定为如何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你吧。) 以上是大致的咨询思路,如果想要改变的话可以找我私聊。
相关问答
# 咨询与平常关系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咨询具有反思性和复盘性,可以对关系进行分析和反思,而不是像平常其他关系那样,过去了就过去了,再不会确认和复盘,没有机会去确定自己当时的感受来自于哪里,以及引发了对方什么样的感受。咨询是可以做到的,通过不断地体验和感受,让这个过程反复被分析,被体检,直到产生新的领悟和应对方式,我想这是咨询的优势所在。 咨询的好坏,并不在于咨询一定是和谐的,有时候咨询师也会表现出跟来访者周围人一样的方式和态度,也会不够理解和接纳,而关键是可以对此过程保持觉察,并且纳入到相互的体验反馈系统中去,最大限度地让当事人感受到平时感受不到的感觉。 咨询师核心的目的并不是让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感觉舒服,起码不是终极目的,他们的目的是促进来访者的领悟和成长。而即便是咨询师努力让来访者保持尽可能舒服的体验,也是为了维持咨询关系的稳固,以便让来访者有力量承受更大的挑战。让来访者舒服并不是终极目标,而是手段罢了。 所以当来访者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往往会对咨询师或者咨询本身产生怀疑,这属于正常的现象,说明咨询师的揭露力度或许有些超出了来访者以及咨询关系承受的范围,如果这个事实被讨论,可能咨询师会即使调整,让咨询重新回到正轨上去。 从来访者的角度讲,痛苦并非十恶不赦的事,或许它是改变的背景音效,当它响起,说明自身正在发生某种结构性的改变呢。就好像痛苦让人有动力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但是换做平时,可能完全没有表达的可能性呢。 当然,如果这种痛苦确实是来访者当下无法承担的,# 8个回答
#情感内耗# 15个回答
#老公很自私# 19个回答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2367299个回答
#人际关系# 1117164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866806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242178个回答
#个人成长# 2463998个回答
#抑郁求助# 231457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410790个回答
#心理咨询# 861398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