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二玲
2回答
第236天 诚 实 诚实,清楚的看待自己,准确的理解他人,相对于跟别人说谎,人们从骨子里更习惯于对自己说谎。 诚实是共情的血液,也是维持它呼吸的氧气,如果没有了诚实,那共情就失去了成为共情的理由。如果不能对他人真实相待,那我们跟他人的关联,怎么能有意义呢?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真诚,那我们怎么能反过来要求他人对我们真诚呢? 但是,如果要对他人诚实,那首先我们必须要对自己诚实。所有真正的智慧——跟他人相处的能力绝对是智慧的一种重要体现——都来自自我认同。苏格拉底要求人们“认识你自己吧”,这个要求在21世纪跟在古希腊时期一样有意义。要认识自己,我们必须要对自己完全坦诚,没有丝毫隐瞒。
5温暖
2条回答
相关问答
#希望——为孩子成长指明方向 家庭教育不能停留在对孩子需求的满足之上。我们还需要对孩子有要求,把他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把孩子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和有用之才的过程中,肯定是第一位的。但仅有肯定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孩子提出我们的希望,为孩子的成长指明方向。 对于一个粗心的孩子,你希望他细心一些;对于一个写作业拖拉的孩子,你希望他完成作业及时一些;对于一个缺乏耐心的孩子,你希望他多一些耐心;对于一个胆小的孩子,你希望他勇敢一些。这些希望都反映了孩子成长的方向,也是他成为社会的人、有用的人的必修课。 只是对于家长而言如何表达希望却是大有学问。如果期望表达的方式不当,就变成了对孩子的否定。例如,你有一个活泼的孩子,你希望他安静一些,你告诉他说:“你安静些好不好?”或者“你能不能像某某一样安静地坐在那里?”当你这么说的时候,孩子会认为:活泼好动是不好的,那个安安静静坐在那里的某某是好的,自己是不好的。这样一来,家长的希望就变成了对孩子的否定。其实家长并没有认为活泼是不好的,只是孩子过分活泼,而希望他适当收敛一些而已。 家长需要注意一个原则“表达希望应当肯定在前”。就是你向孩子表达希望的时候,应该先肯定孩子然后再来表达对他的希望,这样就可以避免他把你的希望理解为对他的否定。例如,遇到上面这种情况,家长可以说:“小孩子活泼一些挺好,但如果你在必要的时候让自己保持安静就更好了。”这样的话,既对他的活泼保持了肯定,但同时也告知了他努力的方向——必要的时候学会安静。#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828224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67038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89014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82028个回答
#个人成长# 5257910个回答
#抑郁求助# 355923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59290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83004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