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我们和他人的关系会有哪些具有特征性的原理呢?这就是接下来要分享的配重理论,我们总是会在关系里和他人形成某种平衡。举个例子,多年前我坐绿皮火车,车上很多人会在一起聊天,我旁边有一个比较年轻的男子,他在拿着手机兴致勃勃的向我展示他儿子的照片时,突然说:“我从来没有打过儿子,哪怕一巴掌。”我心想这句话听起来比较突兀,好端端的为什么这样说?品问了一下后,我问他,你小时候你父亲打过你吗?
听到我这样问,他的脸色暗淡下来,我小时候常被父亲打,我继续问:是不是你的太太打孩子打的比较多?他一听脸色都变了,你怎么知道的?我说你不想打的,你打不了的,不敢打的这一部分,你的老婆就替你打了,这就是一种配重。
我们先想一想,他和他的父亲以及他的孩子之间出现了怎样的配重?
父亲打他,他作为受害者会产生一种想法,我不能成为我父亲那样的人,否则就会制造出另外一个痛苦的我,所以,当他的孩子出生后,他无论从意识层面还是无意识层面都想远离那样的一种梦魇,所以他会为父亲过多的打自己进行配重,他被父亲打过那么多次,要怎么样调配才能保持平衡呢?一定要一巴掌都不打,碰都不碰,即使咬牙切齿也不动手。
然而事实上,这种配重下他的孩子并不是生活在一个父亲很宽容,很接纳,或者很欣赏他,也完全想不到要打他的家庭环境里,因为这个家庭环境中还有母亲,母亲会吸收父亲的心头的愤怒,如果父亲下不了手,愤怒的重量就会转移到母亲那里,母亲就会替他出手打这个孩子,可能父亲越不想打孩子,母亲反而打的越重。
这个过程的危险之处在于,虽然父亲出于自己意识上的配重并不想打自己的孩子,但母亲可能完全不了解这个情况,也不一定知道他的过去,或即使知道也不见得会将他的过去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育儿方式结合起来,所以这个孩子可能正生活在一个父亲有一种想打他的无意识愿望,母亲负责实现这个愿望的环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