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动态
问答
文章
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陈朋利
问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难题,这些难题有的时候自己难以解决,或者持续存在影响了正常生活。有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向身边亲近的,熟悉的人倾诉,期望获得帮助。但有的时候,我们会找不到这样合适的人,或者没有,或者没有办法给我们提供办法,这个时候,和这些熟悉的或者亲近的人相比,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能做到更能够提供有效的情绪价值和解决方案
写回答
提交回答
相关问答
#婚姻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不将爱情当成全部,爱情担负不起女人所有的重托。得之,生活多一份绚烂;失之,人生不至塌陷。#
#你的儿女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 却并不属于你。 ——纪伯伦#
#有活力的“坏孩子”#
#多任务的操作#
#观念决定自己的世界#
#世上最重要的事:成为一个人#
#最美的爱始于初见#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们每天会被欺骗多少次? 答案:10-200次。 其中最可怕的是自我欺骗。 自我欺骗其实来源于“认知失调”,即当我们的自我认知和我们的行为、或者他人的评论产生矛盾时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 当自我认同感收到威胁时,我们会特别积极地通过最快捷的合理化或否定化来平息令我们感到不安的证据。 比如说,我认为自己一直生活健康,当同事指出我喜欢吃油炸食品对身体不好时,我可能会极力否认“没有啊,我很少吃油炸食品的。” 我们一生都在为自己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让这样的小事危及这一点是可耻的。 我们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技能和决心,然后把失败归咎于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我们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不管实际情况如何,我们总认为自己比别人技高一筹。 因此,我们对“认知失调”的默认反应是合理化和否定化,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很容易看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自我辩解”让我们跟特定的“自我形象”相吻合。尽管事实并非如此。这么做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谎言会催生更多的谎言。对于我们说的真话,我们不需要再做多余的工作,但对于谎话,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圆谎” 合理化和否定化维护了我们的“自我形象”,但却以欺骗自己为代价。如果不了解我们的外部行为与我们的内部愿望不符这一点,我们就没有动力改变。我们自己也会重蹈覆辙。 当然,我们是有选择的,我们可以认识到这种倾向,并努力正视自己的问题。#
#要努力爱自己#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737520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26734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71236个回答
#我需要心理咨询吗#
1008310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74294个回答
#个人成长#
5066871个回答
#抑郁求助#
348414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43727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43223个回答
#一句话描述你现在的心情#
1317664个回答
推荐咨询师
30"
高志新
持证15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咨询
698
人
评价
401
条
复购
80%
117"
李欢欢
持证16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 上海市
咨询
218
人
评价
62
条
复购
74%
14"
李焱
持证7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辽宁 沈阳
咨询
300
人
评价
52
条
复购
41%
36"
赵东伟
持证9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北京 北京
咨询
91
人
评价
13
条
复购
47%
57"
王胜
持证7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北京市 北京
咨询
685
人
评价
108
条
复购
3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