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芳
比如有人非常生气的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 第一种选择是指责自己,将错误归咎到自己身上, “我好像确实不够好,我应该更体贴对方一些……” 这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内疚,羞愧或压抑,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 第二种选择是指责对方,将错误归咎在对方身上,我们可能会反驳对方说:“你没有资格这么说,我总是考虑你的需要,你才是自私的……” 此时我们通常会感到愤怒。 第三种选择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会感到伤心,并发现伤心的感受来自内在的需要,渴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肯定和看见。 这时我们也许会回应说:“听到你说‘我从来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我感到伤心,因为我渴望得到认可,我也在努力体贴你,希望这一点能得到你的认可…… 第四种选择是关注对方想要表达的感受和需要。 这时我们可能会问对方:“你感到伤心,希望你的喜好能得到照顾,是吗?” 通过关注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价值观或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是为自身的感受负责。
比如有人非常生气的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

第一种选择是指责自己,将错误归咎到自己身上,
“我好像确实不够好,我应该更体贴对方一些……”
这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内疚,羞愧或压抑,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

第二种选择是指责对方,将错误归咎在对方身上,我们可能会反驳对方说:“你没有资格这么说,我总是考虑你的需要,你才是自私的……”
此时我们通常会感到愤怒。

第三种选择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会感到伤心,并发现伤心的感受来自内在的需要,渴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肯定和看见。
这时我们也许会回应说:“听到你说‘我从来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我感到伤心,因为我渴望得到认可,我也在努力体贴你,希望这一点能得到你的认可……

第四种选择是关注对方想要表达的感受和需要。
这时我们可能会问对方:“你感到伤心,希望你的喜好能得到照顾,是吗?”

通过关注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价值观或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是为自身的感受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