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冬英
当我们陷入痛苦时,常常会不知所措,感觉自己像是被一团乱麻缠着一样。那么试着问以下5个问题,引导你发生改变。 第一句话:发生了什么事? 几乎所有的情绪问题都有引发的事件,当然有可能这些事情发生在很久以前。当我们开始聚焦事情时,就可以从混沌中找到线索,这从某种程度上就会给人可控的信心。 第二句话:你有什么感觉? 很多人不能区分感觉和想法,这可能与我们中文的表达习惯有关,“我觉得”后面有时候其实是想法,比如我觉得她应该是不高兴了,这就是判断,属于想法。而真正的感觉是高兴、舒服、悲伤、愤怒、嫉妒,等等。 之所以追问感觉,是因为感觉是真实的,它会引导你去觉察自己的内心,而想法则有可能是虚假的,并且我们经常会为了让自己更好接受而编造谎言,或者纯粹属于主观臆测,这些东西反而会把你引向歧途。 第三句话:你做了什么? 这更是要让你聚焦问题解决,面对困境,我们一定都会有所反应。需要提醒的是,哪怕是什么都没做,这本身也是一种反应,可以叫做“回避”。 第四句话:效果如何? 对很多深陷困境的人来说,他们几乎都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他们都是在重复无效的方式来幻想得到有效的结果,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当你能够审视你行为的效果时,往往会产生醍醐灌顶的感觉,你终于可以停下错误的循环了。 第五句话: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是一个升华,哪怕再糟糕的事,也藏着特别的体验和珍贵的教训,如果你能总结出来,你就会有质的飞跃。
2温暖
相关问答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解困之钥 王胜分享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注释 观(觀):形声。从见,雚(guàn)声。 雚,今字作鸛。鸛雀乃大鳥。--《说文》一种水鸟,即白鹳,形似鹭。见,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是"人"。隶定字形从目,从儿。"儿"为"人"的变形,指"人"。"目"与"儿(人)"联合起来表示"引人注目"。见,视也。--东汉·许慎《说文》。可见本义:注目,用现在的表述可能是吸引眼球。两部分联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意象,像白鹳那样仔细小心的而有些疑惑的注视着。 其中说文注解最能活现这个意象。观,谛视也。--《说文》。其中谛,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dì。形声,字从言,从帝,帝亦声。本义为追根刨底地审问;细察;详审。如:谛,审也。从言,帝声,字亦作谛。--《说文》。今:会意。从佶亼(jí)。本义:现在。今,是时也。--《说文》。用流行的词,就是当下。古:会意。从十,从口。意为识前言者也,可理解为认识过去的(也含刚过去)言语。 古、故也--东汉·许慎《说文》中,故,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故,使为之也。――《说文》,因而可推理古的本义:认识过去言语的原因,缘由,可引申为对认识,思想的缘由,起源,成因的探查。 白话 把总结古人的经验教训作为我们今天处世行事的指导,因为古今是传承关系,今天是过去的延续。 启示 我们是否真做到了观呢?我们渡过每个当下,是在观的状态下吗?我们又理解了多少古呢?开拓创新能离开观今鉴古吗?个体曾经的认知和经历是怎样影响当下和未来的呢?如何获得新的启示构建更好的未来呢?# 1个回答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898056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95826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202666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88046个回答
#个人成长# 5417400个回答
#抑郁求助# 361175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71415个回答
#心理咨询# 1516360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