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园园
威廉•詹姆斯(W.James,1890)将自我分为“主体我”与“客体我”两个部分。 1、主体我:自己认识的自我,也即主动地体验世界的自我,例如:“我认为我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2、客体我:指其他人对于自己的看法,包括三个部分:物质我、社会我与心理我。物质我:是指与自我有关的物体、人或地点,包括自己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服装、家中的亲人、家庭环境等;社会我:指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包括我们给周围人们留下的印象、个人的名誉、地位,以及自己在所参加的社会群体中起到的作用等;心理我:由一切自身(我或者我自己)的心理因素构成,包括感知到的智慧、能力、态度、经验、情绪、兴趣、人格特征、动机等。弗洛伊德提出了其关于自我的独特理论——三维结构论,他将“我”拆分为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本我:代表本能需要,总是寻求快乐和满足,坚持快乐原则。自我:引导本我用社会能接受的方式满足需要,强调现实原则。超我:属于被社会道德所约束的部分,坚持道德原则。     当一个人可以开始不评判自己而描述自己,看见自己是谁,并且在可以理解自己、观察自己的同时觉察自己的情绪,他就可以走到一个结合点。
威廉•詹姆斯(W.James,1890)将自我分为“主体我”与“客体我”两个部分。
1、主体我:自己认识的自我,也即主动地体验世界的自我,例如:“我认为我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2、客体我:指其他人对于自己的看法,包括三个部分:物质我、社会我与心理我。物质我:是指与自我有关的物体、人或地点,包括自己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服装、家中的亲人、家庭环境等;社会我:指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包括我们给周围人们留下的印象、个人的名誉、地位,以及自己在所参加的社会群体中起到的作用等;心理我:由一切自身(我或者我自己)的心理因素构成,包括感知到的智慧、能力、态度、经验、情绪、兴趣、人格特征、动机等。弗洛伊德提出了其关于自我的独特理论——三维结构论,他将“我”拆分为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本我:代表本能需要,总是寻求快乐和满足,坚持快乐原则。自我:引导本我用社会能接受的方式满足需要,强调现实原则。超我:属于被社会道德所约束的部分,坚持道德原则。     当一个人可以开始不评判自己而描述自己,看见自己是谁,并且在可以理解自己、观察自己的同时觉察自己的情绪,他就可以走到一个结合点。
威廉•詹姆斯(W.James,1890)将自我分为“主体我”与“客体我”两个部分。
1、主体我:自己认识的自我,也即主动地体验世界的自我,例如:“我认为我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2、客体我:指其他人对于自己的看法,包括三个部分:物质我、社会我与心理我。物质我:是指与自我有关的物体、人或地点,包括自己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服装、家中的亲人、家庭环境等;社会我:指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包括我们给周围人们留下的印象、个人的名誉、地位,以及自己在所参加的社会群体中起到的作用等;心理我:由一切自身(我或者我自己)的心理因素构成,包括感知到的智慧、能力、态度、经验、情绪、兴趣、人格特征、动机等。弗洛伊德提出了其关于自我的独特理论——三维结构论,他将“我”拆分为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本我:代表本能需要,总是寻求快乐和满足,坚持快乐原则。自我:引导本我用社会能接受的方式满足需要,强调现实原则。超我:属于被社会道德所约束的部分,坚持道德原则。     当一个人可以开始不评判自己而描述自己,看见自己是谁,并且在可以理解自己、观察自己的同时觉察自己的情绪,他就可以走到一个结合点。
威廉•詹姆斯(W.James,1890)将自我分为“主体我”与“客体我”两个部分。
1、主体我:自己认识的自我,也即主动地体验世界的自我,例如:“我认为我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2、客体我:指其他人对于自己的看法,包括三个部分:物质我、社会我与心理我。物质我:是指与自我有关的物体、人或地点,包括自己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服装、家中的亲人、家庭环境等;社会我:指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包括我们给周围人们留下的印象、个人的名誉、地位,以及自己在所参加的社会群体中起到的作用等;心理我:由一切自身(我或者我自己)的心理因素构成,包括感知到的智慧、能力、态度、经验、情绪、兴趣、人格特征、动机等。弗洛伊德提出了其关于自我的独特理论——三维结构论,他将“我”拆分为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本我:代表本能需要,总是寻求快乐和满足,坚持快乐原则。自我:引导本我用社会能接受的方式满足需要,强调现实原则。超我:属于被社会道德所约束的部分,坚持道德原则。     当一个人可以开始不评判自己而描述自己,看见自己是谁,并且在可以理解自己、观察自己的同时觉察自己的情绪,他就可以走到一个结合点。
1温暖
相关问答
#孩子若不懂与世界如何相处,所有教育都是徒劳 如果一个人无法适应社会,他会过得有多艰难? 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些糟糕的特质,比如不善与人交往、不懂尊重他人、心理脆弱、责任心差……在大学毕业前,这些统统都被成绩掩盖了。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错误思维——孩子嘛,健康快乐成绩好就一切OK。 所以,在她两岁时,你给她做花样早餐、教她学英语单词,却没有教她要懂规矩有礼貌,她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见到长辈不问好,你不以为然。于是她工作后,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大吃零食大声说话,遇到领导视若无睹,都觉得理所当然。 在她五岁时,你让她学书法学钢琴学跆拳道,却没有教她怎么跟小朋友愉快地玩耍,她霸占公共玩具你由她去,她受欺负你帮她打回去。于是她工作后跟老同事抢电脑争业绩,总是无意识地侵犯别人,屡屡与人发生冲突,又不知如何解决。 她十五岁时,你全心都是她能不能考上好大学,却没有教她如何让内心强大,老师一个冷眼她成绩就下降,亲戚一句闲话她就恼羞成怒,你和她同仇敌忾,认为都是老师和亲戚的错。于是工作后领导批评几句她就想辞职,工作出一点问题她就惶恐不已,难以承受。 她二十岁时,你总想着她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却没有告诉她人性复杂、世道艰难,不舍得她吃一点苦。于是毕业后她出个差加个班就叫苦连天,面对同事的排挤孤立、明争暗斗,全无应对能力。 为人父母的终极使命,其实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并且需要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为孩子提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鼓励孩子参加社会活动。#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469858个回答
#人际关系# 1608716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17244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49399个回答
#个人成长# 4525025个回答
#抑郁求助# 323715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597723个回答
#心理咨询# 1331582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