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莎莎
人际关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越是不准一个人做什么事情,他就越是想做,冲动难以抑制,但如果由他自己一个人做决定,他掂量权衡之后就会在他舒服的程度停下来。就拿吃饭打比方,一个人吃饭吃饱了自然就不吃了,但假如不准他吃,他就会有更强的冲动,饱不饱都想再吃一点。 我们在做有些事的时候,会把自己放在人际关系的框架里,做事的意义不止在这件事本身,更在于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在那些被约束和被压制的关系里,人们做出一个违反规则的行为,也许只是为了证明:我可以,即使这件事情本身让他痛苦,那么他也不惜痛苦,还是会加倍的那样去做。 要跳出这样的怪圈,需要让当事人知道,你可以哪怕一件事让你痛苦,你也有权选择,而这就会收到奇效,乍一看有些冒险,不允许他都控制不住,现在允许了他会不会变本加厉?现实是允许了,他也就不想做了。在这里我们改变了关系,一个人做出自我负责的决定,前提是他相信自己可以决定,没有人站在对立面,做不做都是为了自己。
人际关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越是不准一个人做什么事情,他就越是想做,冲动难以抑制,但如果由他自己一个人做决定,他掂量权衡之后就会在他舒服的程度停下来。就拿吃饭打比方,一个人吃饭吃饱了自然就不吃了,但假如不准他吃,他就会有更强的冲动,饱不饱都想再吃一点。
       我们在做有些事的时候,会把自己放在人际关系的框架里,做事的意义不止在这件事本身,更在于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在那些被约束和被压制的关系里,人们做出一个违反规则的行为,也许只是为了证明:我可以,即使这件事情本身让他痛苦,那么他也不惜痛苦,还是会加倍的那样去做。
        要跳出这样的怪圈,需要让当事人知道,你可以哪怕一件事让你痛苦,你也有权选择,而这就会收到奇效,乍一看有些冒险,不允许他都控制不住,现在允许了他会不会变本加厉?现实是允许了,他也就不想做了。在这里我们改变了关系,一个人做出自我负责的决定,前提是他相信自己可以决定,没有人站在对立面,做不做都是为了自己。
相关问答
#《当孩子说上学却没上》 许多厌学的孩子都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就是说去学校,但是最后却又不去。不是出现一次,而是会出现很多很多次,经常如此,为此家长特别的生气,无奈。 即使同样说去上学,但是又没有去,也要分情况来对待。有的孩子是真的不想去,但是家长催得急,不得不先答应下来。有的孩子是又想去又不想去,很纠结。也有的孩子是适应到了一定的程度,很想去,但是去不了。 不管哪一种情况,重新回学校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如果是第1种情况的话,家长需要去了解孩子内心是怎么想的,当然了解的前提是需要有相对良好的关系,或者孩子说出来真实的想法,不会被批评,不会被反复的唠叨。第1种情况,孩子往往他都有自己的困难和道理,估计是遇到难处了,如果家长能和孩子共同去面对困难的话,那么孩子可能会更快的去学校。 如果是第2种情况也是需要有相对良好的关系,相信孩子也想去学校,然后和孩子去探讨是什么让孩子想去学校?以及是什么让孩子不想去学校?多了解吸引孩子去学校的方面的内容,也多理解孩子去不了的,难处在哪? 如果是第3种情况的话,需要更加的理解到孩子,多去关注到孩子的感受,孩子的不容易,多关注到孩子这个人! 比如:景茗本来说着今天去学校,但是却没有能去成,这个时候如果你们关注的是没有能去成,你们心情很不好,这就不是在关注人。 如果关注的是孩子说去没去成,孩子一定心里很不好受,他自己得有多难受?孩子真不容易等!这就是在关注人。 就像有的老公出去挣钱,如果老婆关注的是挣多少钱,咋挣那么少,这就不是关注人。如果关注的是人安全不安全,工作累不累,辛苦不辛苦,这就是在关注人。 孩子本来就又忐忑又期待自己能不能去成,结果自己真的没去成,心情肯定不会太好的,这个需要爸爸妈妈能关注到,关注到之后不一定要说出来,只要家长关注到了,家长就能理解,家长的表情就不会太难看,这对孩子会是极大的支持! 家长的理解和关注会对孩子更早的回学校起到极大的支持作用!#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2724964个回答
#人际关系# 1273281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957547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277034个回答
#个人成长# 3101220个回答
#抑郁求助# 262810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483883个回答
#心理咨询# 1026413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