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动态
问答
文章
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韩笑颖
问
父母对孩子不接纳,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从来看不到优点,时常跟别的孩子比较。 这样的孩子长大成年后,自己完美主义,凡事高要求,也爱比较,容易痛苦。 来到源头,“你的父母没有接纳你,不代表你不好,把这些否定的词语和评价还给父母”。 可是如果TA内心太忠于父母,就会接受了这些评价,又无法消解评价带来的自卑与否定,转移成为对自己的高要求,导致不开心。 这时需要把童年经历重新看待,重新解构,重新叙事,这很重要,把消极负面词汇还给父母,从“我不够好”里解脱出来,来到“我挺好”,让自己轻松。
写回答
提交回答
相关问答
#不同身体部位的疼痛代表了什么心理之伤?#
#问题是生活的一部分#
#投射效应…#
#第964天 播种、收获#
#烦的背后通常是担心#
#行为主义华生老先生认为:智力测验仅仅只能对表现水平进行分类,对于智力层次的划分和先天后天能力的划分,显得荒诞。 总结:智力测验是扯淡的玩意。 心理咨询原则之一是不给生活中熟悉的人咨询,影响客观性和判断准确性,但身边还会涌现一批不甘心的伙伴,推脱不掉的时候我会推荐一些常用量表方便好友们自测自评做为参考,16PF、SAS、SDS等,这些量表修订版基本都50岁以上,时代变化如此之快,只能说:仅供参考。#
1个回答
#警惕妈妈的自恋#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父母对孩子经常颐指气使,就会形成一种言语行为上的“习惯性粗暴”。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身心带来的伤害,给亲子关系中埋下隐患,或者意识到了却没有改变的勇气。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骂一顿或打一顿,孩子没有能力反抗,其实这和恃强凌弱没有本质区别。对孩子习惯性粗暴的父母大都是不能很好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育儿过程中遇到各样问题或挫折时,他们的心智水平和心理能量不足以应对问题,要么选择逃避,要么选择爆发,把孩子当成恶劣情绪的牺牲品。 不少对待孩子粗暴的父母,自己在原生家庭也同样被粗暴对待。成为父母后,就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将这种方式复制到自己的亲子关系中,还理所当然地认为:“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我就是这样长大的!” 现实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有的父母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又没有学会用合适的方法或途径来释放压力,回到家一看到孩子有什么不顺眼,就马上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孩子变成了可怜的“替罪羊”。打骂孩子暂时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心情不好了就拿孩子出气,变成习惯性粗暴。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父母这种自私、冲动的行为对孩子身心和亲子关系造成的伤害是深远的。 某种行为成为习惯,的确不容易马上改变,但只要父母意识到了粗暴态度对孩子带来的伤害,也不愿意被这种不良习惯所控制甚至代代相传,改变就有了动力和契机。 当父母忍不住要对孩子恶语相向甚至棍棒伺候的时候,请给自己几秒钟的暂停时间,把孩子想像成童年的自己,回忆一下自己被粗暴对待时的痛苦感受,看见自己内心那个曾经可怜无助的内在小孩。有了这样的反观和觉察,父母才能深深领悟: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受伤是亲密关系中的附属条款。#
#要珍惜当下#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766706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38871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76786个回答
#我需要心理咨询吗#
1012853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76790个回答
#个人成长#
5129000个回答
#抑郁求助#
350673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49167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56169个回答
#一句话描述你现在的心情#
1330431个回答
推荐咨询师
46"
刘秀丽
持证17年
心理治疗师
河北 沧州
咨询
272
人
评价
41
条
复购
57%
31"
贾艳宇
持证14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黑龙江 大庆
咨询
290
人
评价
294
条
复购
72%
17"
李律
持证1年
中级心理治疗师
湖南 长沙
咨询
82
人
评价
18
条
复购
59%
23"
王丹
持证10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江西 吉安
咨询
103
人
评价
21
条
复购
55%
117"
李欢欢
持证16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 上海市
咨询
219
人
评价
64
条
复购
7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