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动态
问答
文章
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曾敏婷
问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必须在一个前提条件之下才能取得效果,那就是和谐氛围。 和谐氛围,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放松下来,感到安全,并且对对方有一定程度的信任。在这种状况下,个人与自己的内心感觉联系着,同时大脑里理性思考部分可以充分运作,因而最可能在沟通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1温暖
写回答
提交回答
相关问答
#第1168天 身体即潜意识#
#心理故事2#
#第228天 适当沉默,留有空隙地对话 在对话中出现沉默,我们大多数人的感觉其实是尴尬的,总想快点说些什么消除这些沉默。然而有20多年沟通对话经历的专业者却说“我所进行过的最难忘、最富有成效的对话,无一不曾出现过沉默。”正是因为有了沉默,我们在开口之前才可能有时间去反思对方的意思,思考自己要怎么回应。而有了这些思量,才可能出现高水平的沟通。 适当的沉默更有让沟通回到健康状态的调整功能。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如果你碰到下面这样的迹象,就暗示需要沉默了: 不等别人说完,你就想反驳。 才听了几句,就想给建议和下结论。 双方说话一直在兜圈子,没有聊到实质。 一个人滔滔不绝,别人没有说话机会。 我们习惯性的说话方式,常常会导致这些不理想的沟通状态。其实只需要借助片刻的沉默,就能放缓沟通节奏,一旦嘴闭上了,心就会打开,双方就能意识到,刚才的对话脱离了解彼此沟通的初衷。#
4个回答
#我们为了逃避痛苦,都做了什么?#
#如何终止校园霸凌#
#2024.7.9#
#承认自己的渺小与脆弱#
#案例分析:被流浪猫困住的人生#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父母对孩子经常颐指气使,就会形成一种言语行为上的“习惯性粗暴”。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身心带来的伤害,给亲子关系中埋下隐患,或者意识到了却没有改变的勇气。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骂一顿或打一顿,孩子没有能力反抗,其实这和恃强凌弱没有本质区别。对孩子习惯性粗暴的父母大都是不能很好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育儿过程中遇到各样问题或挫折时,他们的心智水平和心理能量不足以应对问题,要么选择逃避,要么选择爆发,把孩子当成恶劣情绪的牺牲品。 不少对待孩子粗暴的父母,自己在原生家庭也同样被粗暴对待。成为父母后,就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将这种方式复制到自己的亲子关系中,还理所当然地认为:“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我就是这样长大的!” 现实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有的父母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又没有学会用合适的方法或途径来释放压力,回到家一看到孩子有什么不顺眼,就马上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孩子变成了可怜的“替罪羊”。打骂孩子暂时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心情不好了就拿孩子出气,变成习惯性粗暴。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父母这种自私、冲动的行为对孩子身心和亲子关系造成的伤害是深远的。 某种行为成为习惯,的确不容易马上改变,但只要父母意识到了粗暴态度对孩子带来的伤害,也不愿意被这种不良习惯所控制甚至代代相传,改变就有了动力和契机。 当父母忍不住要对孩子恶语相向甚至棍棒伺候的时候,请给自己几秒钟的暂停时间,把孩子想像成童年的自己,回忆一下自己被粗暴对待时的痛苦感受,看见自己内心那个曾经可怜无助的内在小孩。有了这样的反观和觉察,父母才能深深领悟: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觉察和表达很重要,表达又有分为语言表达很行为表达,这是与他人建立边界感,保持独立人格很重要的一部分。#
2个回答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859287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80652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95106个回答
#我需要心理咨询吗#
1027809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84763个回答
#个人成长#
5329286个回答
#抑郁求助#
358232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64892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97670个回答
#一句话描述你现在的心情#
1370015个回答
推荐咨询师
51"
潘建群
持证18年
心理咨询师二级
浙江 杭州
咨询
6
人
评价
0
条
复购
33%
30"
安薇
持证14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广东 深圳
咨询
54
人
评价
14
条
复购
44%
60"
田大朋
持证16年
职业资格证书
陕西 西安
咨询
82
人
评价
54
条
复购
54%
42"
白雪峰
持证14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 上海
咨询
352
人
评价
88
条
复购
37%
7"
马静
持证20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辽宁 沈阳
咨询
10
人
评价
0
条
复购
8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