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丽
后悔是人类才有的高级认知情绪,后悔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认知和情绪状态,包括为坏结果责备自己,对错失的机会感到失落,希望回到从前重新选择的懊恼等。后悔涉及思考和感受,所以动物和小孩是不会后悔的。当人们面对更多的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时未听从内心,或者无所作为的时候,更容易滋生后悔的情绪。以时间角度来看,在短时间内,人们更容易为自己的行为和错误而后悔,而长远来看,无所作为更容易导致后悔。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后悔虽然是负面情绪,但是也有积极的一面。心理学家尼尔·罗斯的研究表明,后悔是有利的,在大部分负面情绪中,产生的价值最高。后悔是对过去行为的反思和反馈,从而让我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在未来做出更谨慎的决定。怎么可能让我们深切地理解:喜欢就去争取,深爱就好好珍惜。又怎么会懂得:时间,一去不复返。有些机会,没有抓住就失去了;有些人,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后悔是人类才有的高级认知情绪,后悔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认知和情绪状态,包括为坏结果责备自己,对错失的机会感到失落,希望回到从前重新选择的懊恼等。后悔涉及思考和感受,所以动物和小孩是不会后悔的。当人们面对更多的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时未听从内心,或者无所作为的时候,更容易滋生后悔的情绪。以时间角度来看,在短时间内,人们更容易为自己的行为和错误而后悔,而长远来看,无所作为更容易导致后悔。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后悔虽然是负面情绪,但是也有积极的一面。心理学家尼尔·罗斯的研究表明,后悔是有利的,在大部分负面情绪中,产生的价值最高。后悔是对过去行为的反思和反馈,从而让我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在未来做出更谨慎的决定。怎么可能让我们深切地理解:喜欢就去争取,深爱就好好珍惜。又怎么会懂得:时间,一去不复返。有些机会,没有抓住就失去了;有些人,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相关问答
#莎士比亚在戏剧《皆大欢喜》中告诉我们“结尾好,一切都好”。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 一件事情的结尾美好,并不意味着整个过程也一样美好,而结尾的缺憾也不代表事情完全不尽如人意。 例如,玩5局扑克牌游戏,赢中间两局与只赢最后一局相比,理论上前者应该更让人开心。可人的实际感觉却未必如此,我们似乎对美好的结尾有一种执念。事实上,正是这种执导致了我们的决策失误。 圆满的结尾,通常预示着事情随着过程的展开,会越变越好。然而,如果目光局限于事情的终点,却会让我们忽视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时候结尾虽好,但它也极其短暂,并且它的美好可能是被过程的平庸所衬托起来的。 大多数人希望无限延长开心的体验,同时又期盼一个美好的收场。想象一下度假中的你,一边是天天阳光明媚的短假期,另一边是最后一天下雨但其余日子都阳光明媚的悠长假期,哪个更好呢?恐怕有不少人会认为,长假最后一天如果天气不好,整个假期就被毁了。 这种对于“事情越变越好”的痴迷其实是一种叫做“银行家谬误”的思维偏差:为了达到短期增长的目的而牺牲长远利益。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过程的乐趣和终点的乐趣在我们头脑中并不是等价的。而过分执着于圆满的结尾,导致的结果就是夸大了终点的乐趣,却无法提升我们的整体感受。 希望大家更享受的是过程。#
#第252天 从 误 解 到 和 解 人们为什么会对彼此产生误解呢? 一方面是因为镜像知觉。 镜像知觉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通常表现为美化自己、丑化对方。 举个例子,假设你听到小道消息,一个朋友在背后说你的坏话,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这么做。在镜像知觉的影响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相信这条丑化朋友的小道消息。然后,你就很生气,也四处说朋友的坏话。很快,你朋友就知到你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他不会想到你们是被人挑拨离间了。作为反击,他就真的开始四处说你的坏话,而那些坏话传到你的耳朵里后,只会被你认为是之前小道消息的证据。 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整个事情是哪里出了问题。但对当事人来说,他们都觉得自己没有错。而之所以会这样,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采用了简单化思维来分析问题。简单化思维指的是人们在遇到冲突时,不作理智思考,只作直觉判断。这种直觉式判断尤其表现在,当我们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会喜欢给对方贴标签。比如说,如果是一个男女朋友发生争吵,男生可能会觉得女生是“作女”,女生可能会觉得男生是“渣男”。 可是生活中谁又没有缺点呢?一个标签并不能涵盖一个人的所有特质。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企图用贴标签的方式把责任都推到对方身上,其实是一种非常粗暴的冲突处理方法。而且,两个人也会因为对方给自己贴了这样不堪的标签而气上加气。 所以,当我们与别人起冲突时,不要美化自己,也不要简单粗暴地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对方。 那么冲突过后,自然就来迎来和解,人与人之间的和解又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想要和解,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地让自己保持冷静,不要情绪化。具体来说,有两个办法。 方法一,那就是,应该要有建设性的争吵。 可能有人听到建设性争吵这个词觉得有点懵逼,吵架一般都是怎么难听怎么说,哪里还有建设性的呢?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吵架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开情绪化的字眼,我们至少可以避免让两个人的战火越来越大。 在控制战火的基础上,我们再来想办法解决两个人的冲突。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来搞清楚冲突的关键所在。需要注意的是,在搞清楚对方想法的过程中,不要嘲讽对方的想法,否则只会把对方越推越远。 回想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成绩一落千丈,父母觉得很生气。他们越逼孩子去学习,孩子就越不想学。为了帮助孩子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一些父母就会跟自己的孩子聊天,问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有的孩子可能会告诉父母自己有什么梦想,想当画家,想玩音乐,所以不想上课了。绝大多数的父母听到这样的答案,都会骂孩子白日做梦。这种态度不仅对孩子重新找回学习兴趣没有帮助,也会让孩子不愿意再和父母聊心事。 解决冲突必然是要从对方的想法入手,但在发现对方的想法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时,不要嘲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态度。在不嘲讽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找机会,通过更深入的交流,让对方意识到自己不靠谱的想法。 方法二,那就是不争输赢,制定一份双赢的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了解了对方真实的想法,我们就会明白冲突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尝试制定解决的冲突的方案了。 关于如何制定解决冲突的方案,举例:两个女孩争一个桔子,但谁也说服不了谁放弃那个桔子。后来,其中一个女孩就想了一个办法,她提议两个人轮流讲出要桔子的原因。原来,一个女孩想榨橘子汁,而另一个女孩需要桔子皮来做蛋糕。两个女孩这才意识到,她们可以共享一个桔子。于是,一个女孩得到了所有的果肉,另外一个女孩提到到所有的桔子皮。 这种解决冲突的方法就是双赢法。我们在争吵的时候往往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忘记自己争吵的目的是什么,两个人吵来吵去纯粹是为了争输赢了,最终只能落得双输的局面。 但如果我们愿意转变思维,学会让步与妥协,制定一个让双方都受益的方案,双输的局面就会被双赢所取代。# 1个回答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867231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83702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96666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85491个回答
#个人成长# 5345835个回答
#抑郁求助# 358899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66153个回答
#心理咨询# 1501249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