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动态
问答
文章
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李莉
问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一只狗做了一实验:将狗关在笼子里施以电击,并伴有蜂鸣声。为了摆脱这种痛苦,狗会努力挣扎,但是笼子被锁,狗的任何挣扎都没用。于是,一段时间后,狗就没有开始那么反应强烈了,到后来,打开笼门,狗也不会自己走牢笼去。 习得性无助是指,当一个人经历多次失败后会放弃抵抗,任人摆布,这是一种对现实的自我保护和消极状态。 习得性无助提醒人们:面对失败勿要有消极情绪,而是应该调整策略,不断反思和总结,愈挫愈勇,重新面对困难。 关于温水煮青蛙故事大家都听过,说的就是要打破习得性无助。
1温暖
写回答
提交回答
相关问答
#孩子的反叛期是个体心理成长的重要环节#
#做孩子一面镜子#
#不确定感~让人心烦意乱,做啥啥不成!#
#爱情保鲜的小妙招#
#切不要在孩子之间攀比。#
#大声说出积极的结果#
#意识到父母其实并没有那么完美,随之而产生的恨意会伴随着部分理想化父母的丧失,这是哀悼的过程,是分离的前提。#
#深度放松…#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父母对孩子经常颐指气使,就会形成一种言语行为上的“习惯性粗暴”。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身心带来的伤害,给亲子关系中埋下隐患,或者意识到了却没有改变的勇气。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骂一顿或打一顿,孩子没有能力反抗,其实这和恃强凌弱没有本质区别。对孩子习惯性粗暴的父母大都是不能很好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育儿过程中遇到各样问题或挫折时,他们的心智水平和心理能量不足以应对问题,要么选择逃避,要么选择爆发,把孩子当成恶劣情绪的牺牲品。 不少对待孩子粗暴的父母,自己在原生家庭也同样被粗暴对待。成为父母后,就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将这种方式复制到自己的亲子关系中,还理所当然地认为:“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我就是这样长大的!” 现实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有的父母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又没有学会用合适的方法或途径来释放压力,回到家一看到孩子有什么不顺眼,就马上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孩子变成了可怜的“替罪羊”。打骂孩子暂时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心情不好了就拿孩子出气,变成习惯性粗暴。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父母这种自私、冲动的行为对孩子身心和亲子关系造成的伤害是深远的。 某种行为成为习惯,的确不容易马上改变,但只要父母意识到了粗暴态度对孩子带来的伤害,也不愿意被这种不良习惯所控制甚至代代相传,改变就有了动力和契机。 当父母忍不住要对孩子恶语相向甚至棍棒伺候的时候,请给自己几秒钟的暂停时间,把孩子想像成童年的自己,回忆一下自己被粗暴对待时的痛苦感受,看见自己内心那个曾经可怜无助的内在小孩。有了这样的反观和觉察,父母才能深深领悟: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世间万物都在治愈你,唯有你不放过自己#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823836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65191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88125个回答
#我需要心理咨询吗#
1021961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81726个回答
#个人成长#
5247942个回答
#抑郁求助#
355632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58574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80892个回答
#一句话描述你现在的心情#
1354275个回答
推荐咨询师
26"
袁润杰
持证16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山东 济宁
咨询
30
人
评价
4
条
复购
40%
111"
于伏海
持证14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北京 北京市
咨询
29
人
评价
9
条
复购
41%
35"
韩超
持证18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辽宁 葫芦岛
咨询
124
人
评价
77
条
复购
61%
30"
魏颖
持证14年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北京 北京市
咨询
13
人
评价
0
条
复购
15%
30"
高志新
持证15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咨询
703
人
评价
401
条
复购
7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