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冬英
看到一句话,感觉特别有道理:中国的父母一辈子都在等孩子的一句感恩,中国的孩子则一辈子都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这大概就是中国的亲子关系如此纠结的根源吧。 做父母的,为孩子呕心沥血,想给孩子最好的未来,他们不惜牺牲自我,也不吝倾尽所有,但他们要求孩子听话,因为他们觉得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而孩子的叛逆往往会让他们痛心疾首,孩子为什么不懂得感恩呢? 做孩子的,都曾经无条件地爱父母,信任父母,但他们的成长却充满艰辛,而这种艰辛很多来自父母的期待所施加给他们的压力,来自父母自以为是的“我都是为你好”。很多孩子最终都选择了顺从父母,也许父母是对的,但孩子还是失去了他们最想要的快乐,甚至一辈子都快乐不起来了,难道父母不该真诚地对孩子说声对不起吗? 这一辈子能做父子或母子,是几辈子修来的缘分,是最亲、最深的关系,但关系终究是两个人的事,你我不分、混为一谈,最后不过互生怨怼罢了。
1温暖
相关问答
#第257天 目 标 目标分为外求目标和自成目标。自成目标指的是做一件事不追求未来回报,做事情本身就是最大的回馈。如果教育孩子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懂事、成功的人,那是外求目标。但如果你为的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享受与孩子相处和沟通的乐趣,那就是自成目标了。这两者看上去非常接近,差别在于在进行自成目标的活动中,一个人可以把全部注意力投入到行动本身,而不是关注行动的结果。 有人可能会问“那如果教孩子弹钢琴,刚开始能够沉醉于音乐的孩子肯定不多,最早的目标也是外求目标。”是的,人们做的很多事情,并不是纯粹的自成目标或外求目标,而是两者的结合,学奥数的学生接受长期的训练,最初是可能是出于想要在奥数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外求目标,但是如果他在反复练习,掌握了奥数思维之后,在研究数学奥秘时,越发沉醉其中,越来越享受解决难题的过程,那就是自成目标。 在外在目标向自成目标结合和过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给予即时反馈。当前,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对于许多成人和孩子来说,游戏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其原因就在于游戏给予的即时反馈,尤其是积极的反馈,通关以后的音乐、礼物、掌声等等,都能使游戏玩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沉醉其中。如果教孩子弹钢琴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些外在的诱因,帮孩子踏出集中注意力的第一步,在给予孩子即时反馈的基础上,使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技巧,逐渐过渡到自得其乐、所有付出都值得的心流状态里。例如,在孩子每天完成练琴功课后,就陪她玩游戏。如果孩子都能完成一周规定的练琴功课,就奖励她周末去公园玩。这样的即时反馈能使人建立秩序感,强化自我结构,从而成功实现目标。# 2个回答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878536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88065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98856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86523个回答
#个人成长# 5370828个回答
#抑郁求助# 359870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68115个回答
#心理咨询# 1506625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