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玫
人生,就是一场“断舍离”, 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 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舍下心去做出一些决定, 拎得清轻与重,辨得明是与非,做一个纯简的人。
人生,就是一场“断舍离”,
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
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舍下心去做出一些决定,
拎得清轻与重,辨得明是与非,做一个纯简的人。
1温暖
相关问答
#人生有五重境界 第一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对自己无自知之明,对他人无感受之心;凡事据理力争,言之凿凿;只关注在事件及观点层面,没有向内看的能力,主观上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易从众主流价值观,并不清晰自身的期待和渴望。多数人都活在这个层面,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无明”:是行为思维上的自动化反应,是一种混沌的生命状态。 第二重:知道自己不知道。         开始对自己有觉察有承认,开始质疑曾经熟悉了解的事物,对自身的言行及信念有了探索,是一个有自知之明却会被惯性模式带着跑的阶段,心里明白却会有无力感。 第三重:不知道自己知道。         经过持续地带着意识去觉察~学习~修炼后,会无意识有能力跳脱出自动化反应,用到跟以往不同的思行方式,各方面的改变真正开始了,而自己并不是很清晰来龙去脉。 第四重:知道自己知道。         对自己有了解,对他人有看见。对自身每一步的言行都是主动选择清晰明了,勇于承担责任,有想法有弹性,无需表达过多,因为知道自己是一切的源头。        这是智者贤者的境界。 第五重: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我知道我是未知的。        这是对生命充满好奇对生活充满探索的状态:能量是在自然的流动,不会被过往的经验值框住,不会陷在“知见障”里;随处可学随时可放,有敞开接纳一切的能力,时时处在吐纳更新中,柔软而温暖。        这是活在当下,是赤子之心,是圣人的状态。#
#关于爱情~ 1、俄狄浦斯情结 ——为什么会爱上他/她?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 我们和另一半在一起时候的相处模式,或许就会像我们和父亲或母亲的相处模式。男人找爱人就是在找妈妈,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小孩儿。女人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容易喜欢上一个让人放心的忠厚男人,这些都是俄狄浦斯情结。 2、黑暗效应 ——光线昏暗的地方更易产生恋情 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 3、多看效应 ——擦出爱的火花 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给参加实验的人看一些人的照片,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4、吊桥效应 ——心动不一定是爱情 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一起走过吊桥,因为提心吊胆地在吊桥上走,而引起的心跳加速,会让人误以为是遇见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产生的反应。这就是有名的“吊桥效应”。同理,除了“走在吊桥上”,当一个人处在惊险、刺激和危机场景里,也更容易青睐和自己一起度过的人。 5、拍球效应 ——吵架时越吵越凶的原因 拍球时,用的力越大,球就跳得越高。也就是,在一件事情上一个人承受的压力越大,人的潜能发挥程度高,反之,人的压力较轻,潜能发挥程度就较小。所以,如果吵架时双方谁都不肯停下来,就像不断在拍球一样,会越吵越凶。 6、互补定律 ——性格互补的人更易产生恋情 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团体,全都是性格相近的人,那么很容易造成内部的不和谐,容易发生争执。因为性格相近的人需求类似,同时对一个事物产生需求的时候,大家就会产生利益冲突。而人与人在具体内容上能够互相满足,会产生强烈的人际间相互吸引,所以性格互补的人更易产生恋情。# 1个回答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2724646个回答
#人际关系# 1273162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957486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277020个回答
#个人成长# 3100631个回答
#抑郁求助# 262797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483847个回答
#心理咨询# 1026248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