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
有一个人在监狱里边关了很多年, 大概有十几年的时间, 然后从监狱释放出来的当天, 他一出监狱就跟他的朋友们讲,我要去打高尔夫球。 他的朋友说为什么要去打高尔夫球? 他说我现在就要去打高尔夫球,我要验证一下我的练习有没有效果。 他的朋友说你在监狱里,还能打高尔夫球吗? 没有,他在监狱里边不能做任何事。 他每天就幻想自己打高尔夫球, 而且在脑海当中想象出一个完整的十八洞的感觉, 不是那种练习场,是想象出的十八洞的感觉。 在那个监室当中,一个人空着手想象着拿杆, 就那样挥杆,然后还矫正自己的动作, 说这样挥杆不行,去想象风速,想象各种各样的东西,就这样练习了十几年。 十几年的时间,在监狱里边天天练习幻想的高尔夫球。 出了监狱以后,他的朋友带他去打高尔夫球, 他真的成了高手,他的水平一下子比其他人高了好多。 这就证明那十几年的牢狱生涯当中, 他依然通过幻想自己打高尔夫球这件事情, 获得了自己的心流体验, 让自己的高尔夫球技术提高了。
相关问答
#希望——为孩子成长指明方向 家庭教育不能停留在对孩子需求的满足之上。我们还需要对孩子有要求,把他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把孩子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和有用之才的过程中,肯定是第一位的。但仅有肯定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孩子提出我们的希望,为孩子的成长指明方向。 对于一个粗心的孩子,你希望他细心一些;对于一个写作业拖拉的孩子,你希望他完成作业及时一些;对于一个缺乏耐心的孩子,你希望他多一些耐心;对于一个胆小的孩子,你希望他勇敢一些。这些希望都反映了孩子成长的方向,也是他成为社会的人、有用的人的必修课。 只是对于家长而言如何表达希望却是大有学问。如果期望表达的方式不当,就变成了对孩子的否定。例如,你有一个活泼的孩子,你希望他安静一些,你告诉他说:“你安静些好不好?”或者“你能不能像某某一样安静地坐在那里?”当你这么说的时候,孩子会认为:活泼好动是不好的,那个安安静静坐在那里的某某是好的,自己是不好的。这样一来,家长的希望就变成了对孩子的否定。其实家长并没有认为活泼是不好的,只是孩子过分活泼,而希望他适当收敛一些而已。 家长需要注意一个原则“表达希望应当肯定在前”。就是你向孩子表达希望的时候,应该先肯定孩子然后再来表达对他的希望,这样就可以避免他把你的希望理解为对他的否定。例如,遇到上面这种情况,家长可以说:“小孩子活泼一些挺好,但如果你在必要的时候让自己保持安静就更好了。”这样的话,既对他的活泼保持了肯定,但同时也告知了他努力的方向——必要的时候学会安静。#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731447个回答
#人际关系# 1724240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170101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73826个回答
#个人成长# 5053065个回答
#抑郁求助# 347902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42559个回答
#心理咨询# 1440615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