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道德经·第二十章》中讲:“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心怀敬畏,做人要有敬畏之心。
人到中年,经历了种种浮沉,看惯了事事无常。便也知道了,一个人心中若没有敬畏,便会肆意妄为,在无形中破坏自身的运气,给自己带来灾祸。
《唐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范县令,想在城外修一座祖宗祠堂,需要大量的木材。于是,想从就近的山上砍伐。木匠劝说道:“近年雨少天旱,山上树木不多,一旦砍去,鸟蛇无处可去。百姓也会怨声载道。”范县令说:“这与我何关,况且此事只有你我知道。他人怎会知晓。”不料,后来,天下暴雨,冲走了刚修好的祠堂。再后来,范县令的官运也越来越差,不到两年就被发配边疆。
老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
举头三尺有神明,人的一言一行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上天。所以,人要心存敬畏,敬天地,敬万物,敬众生,做人坦坦荡荡,做事问心无愧,才可去灾避祸,一生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