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前言:心理咨询师保密的,但是心理成长案可以公开的。而且,故事中的主人翁今年刚上大学,很愿意把她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那些成长中的朋友们。)
时间:刚入秋的一个周末。
地点:我的工作室的花园。
人物:小姑娘、妈妈、我。
理论技术:发展心理学、潜意识。
清晨,小姑娘在床上睁着眼睛睡懒觉。
“要不然你睡会,要不然你起来”妈妈随口说。“等会起来”女儿不经意说。...........(略)。妈妈有点生气:“觉得不舒服你可以出去啊”。女儿穿着睡衣直接出门而去。中午。不见人,找不到人。妈妈到我这里来看看,有没到我这里玩。
下午一点左右,女儿貌似不经意路过我门口。(貌似孩子的心理防御)“啊,你正好路过,顺便到马路对面帮我带两个番茄哈”我随口一句。(关于心理对抗的话题)。“哦”,女孩闷声闷气的回答,接过我的零钱。“再帮带两瓶酸奶,你一瓶我一瓶”(早晨的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内心对抗)(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老师用一瓶酸奶避开了当前的对抗,)和女孩一起喝了一杯热茶。“刚才你妈妈来找你呢?”我不紧不慢地问。(正式开始心灵对抗)女孩没回答。(明显的心理防御)“咱们吃东西前的习惯哈,先拍照”(导入形象外观的话题)“别把我拍进去”“哦,啊?你脸上咋回事,你,回去把脸洗了再过来”(语言直接针对孩子的关注点“11岁,女孩,外观形象”)
女孩飞也似地回家了,下午专门过来聊天,很精神很漂亮。
(简单的语言对话,我们可以讨论或者分析下平时自己的语言习惯)再说的通俗点,曾经一些所谓“正面管教”里说的那么专业,其实很简单
你说的话,是孩子想听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