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总结了3条心理学基本原则,可以帮我们更容易地理解很多心理学概念。
第一条基本原则是,一个人的外在世界都是内心世界的反映,也叫作构造原则。理解这条原则的意义在于,我们将不再固守对世界的认知,从而改变我们与这个世界的相处模式及感受。举个例子,你给张三发消息,他没有及时回你,那么你既可以理解是他不在乎你,也可以理解是他没时间回你,同样一件事,不同的认知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你相信什么,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
第二条原则是,外界环境会对一个人起到塑造和影响的作用,也叫作调节原则。这条原则的意义在于,我们反过来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来改变我们的心理状态。举个例子,你的爸爸妈妈总是习惯贬低你,挑剔你,你尝试努力去成为他们喜欢和满意的样子,但最后都是失望,这时你其实可以选择放弃,在内心离开这个糟糕的原生家庭,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和第一条原则是不是矛盾了呢?其实并没有,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角度,或者说是解决问题的两个途径。
以爸妈的例子说明,用第一条原则处理,你既可以认为爸妈是在贬低挑剔你,也可以认为他们是在鞭策你进步,你相信什么,就是什么,但选择相信什么,带给你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用第二条原则,如果你相信爸妈就是在贬低和挑剔你,改变环境,离开或者保持距离也可以有效地帮到你。
第三条原则是,一个人的内在一定会通过某种方式向外表达,也叫作频道原则(我认为这个频道不太形象和准确,我只做解读,不再重新定义)。这条原则的意义在于,我们需要明白,我们的想法、感受等内心的东西都会在行为上有所表达,它会像往水中投下一枚石子一样产生涟漪,影响你身边的很多人和事。举个例子,你内心如果有很多愤怒,你就会有很强的攻击性,让你周围的一切变得紧张,但你内心喜悦时,就会让周边变得松弛和谐。所以,你其实一直都有对你的世界的掌控权,你一直都在影响和改变着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