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昭霞
很多人会抱怨对方“不爱我”。 其实他们所说的并不是不爱,而是不够爱。 包括对爸爸妈妈、朋友、伴侣的抱怨和控诉,我们责怪的是他们没有给我我想要的剂量的爱,没有满足我的需求,没有给我我想要的方式的爱。 但你说他们一点都不爱吗? 他们也许没有满足你的全部,但并不是什么都没付出。 这个人跟你不是敌人,也不是陌生人。一点都不爱你,也挺难的。 对方在付出这些微薄的爱的时候,是有条件的吗? 也许有,更多的时候可能都没有。 他们只是想为你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一点点事。 比如说关系中的沉默。 你很想让他给你一个回应,可是他只是沉默、冷漠、不说话。 你就觉得不爱。 实际上,他只是不想跟你吵架伤害你。 他也在情绪里,他做不到好好说话哄你,他能做的只有忍着自己的情绪不发泄给你。 可是你看不上,在你的世界里: 你不按照我想要的方式来做,就是不爱。 你让我糟糕的感觉没有变好,就是不爱。 你没有给我想要的满足程度,就是不爱。 当他们体验到不被爱,就开始了折腾,全然忽视对方其实已经做了很多。 实际上他们只是在说:你没有满足我想要的全部,就是不爱我。
相关问答
#第541天 如 何 自 爱 当你肯定自己的真实面目和当下的感受,这就是深刻的自重和自爱了。 如何做到用仁慈和体谅? 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或者有人受伤的时候,然后进一步地带着觉知,进入无爱的感受中央,使它软化,这时你就和无爱感合二为一,没有分离。当你可以进入那个感觉的时候,在其中放松下来,它就不是可以折磨你的外在事物了。 如果无爱的创伤就是童年时候没有消化掉的痛苦,让我们不设防地重新体验一次旧痛,就是消化它的方法。 为什么我知道了问题出在哪里,却还是那么痛苦? 要回答这个问题:在精神分析看来,潜意识意识化,的确会让一些困扰得到解决。还有一些情况就要看你是重复了一次痛苦,而没有带着觉知在其中,还是根本就没有进入任何的情绪,而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这两种情况其实都没有办法让以往的情绪得到疏通,这就是卡在那里的原因。 其实昨天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成人时期的样子都不是真实的,你那些都是回忆,如果固守这些回忆,就把现在的自己囚禁了,这种自爱不是单纯的自我肯定,而是全新感觉,我们活生生的存在体,并不是维持一种良好的自我形象。 自爱是无论经历着什么都肯定自己,而不是紧抓着:我应该是什么样,我应该怎么做的观念。我是谁,其实不是固定的实体,而是活跃在每一个当下的动态经验流:努力开放自己,看到自己各种不同的面相。 我们经常会说:我应该对别人热情,我不该功利,我应该分享,我应该融入团体当中,我不该紧张。现在你可以放下这些评判,不偏不倚地承认自己,我不太友善,我就是爱挣钱,我就是不想给别人我的东西,我对任何人都没感觉。 “是的。我现在很紧张”,用接纳的态度平和地对自己说这些话,扎根在自己的内心当中,随后你可以带着觉知去碰触自己的感觉,不排斥任何经验到的感觉,不带评判,然后随他去肯定自己的简单的方法,也是绝对之爱与无条件的存在的简化的形式,你可以随时随地的做这个联系。 不管你正在做什么,也可以“是的,我在担心”,然后轻柔地去碰触你身体里担忧的感觉,然后随他去或者“是的,我很小气”,注意觉知这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不要批判。 “是的”不意味着我喜欢这样,我同意这样,我觉得这样好,而是此时此刻是这样,我可以跟他面对面的,因为事情已然是这样了,我可以对自己敞开心灵,一旦你给予自己这样的肯定,批判也就闭嘴了,内在的审判也就停止了,或者也许会是“是的。我现在不能接受,我内心在抗拒”,带着觉知注意抗拒的感受,然后随它去,不仅仅是观察,还要带着不批判的觉知,感觉那个抗拒,给它空间,让它自由地运作。 你是对心念和情绪保持兴趣和中立的旁观者,把温暖和开放传递给任何当下存在的状况。另外,别以为你就是你经历的各种状态,比如说我害怕我就是个胆小的人,比如我一直都是这样,我们就是这个样子。 当你承认我害怕,并不意味着害怕,就是你内在的全部的真实,它只是我感觉我内在升起了害怕的感觉的省略的说法,这个可以感知害怕的,我自身并不害怕,他就是觉知,能够拥抱我们内心所有的品质,感受所有的困境,所有的局限性的模式。# 1个回答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912080个回答
#人际关系# 1801813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205430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89019个回答
#个人成长# 5450661个回答
#抑郁求助# 362306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673668个回答
#心理咨询# 1523212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