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二玲
第643天 坚持做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情  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人就容易变得十分懒散,做事拖拖拉拉,得过且过,久而久之成为平庸之辈。 所以,每天要逼着自己去做一点,不愿意做但有益的事情,如此,人的潜力才能得到激发,心性才能得以磨砺。 明代大学士徐溥曾效仿古人,在书桌上放两个瓶子,分别装黑豆和黄豆。 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 相反,若是内心有什么不好的念头,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反省并激励自己。 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黑豆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修炼自己、完善自我,终成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1温暖
相关问答
#我们每天会被欺骗多少次? 答案:10-200次。 其中最可怕的是自我欺骗。 自我欺骗其实来源于“认知失调”,即当我们的自我认知和我们的行为、或者他人的评论产生矛盾时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 当自我认同感收到威胁时,我们会特别积极地通过最快捷的合理化或否定化来平息令我们感到不安的证据。 比如说,我认为自己一直生活健康,当同事指出我喜欢吃油炸食品对身体不好时,我可能会极力否认“没有啊,我很少吃油炸食品的。” 我们一生都在为自己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让这样的小事危及这一点是可耻的。 我们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技能和决心,然后把失败归咎于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我们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不管实际情况如何,我们总认为自己比别人技高一筹。 因此,我们对“认知失调”的默认反应是合理化和否定化,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很容易看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自我辩解”让我们跟特定的“自我形象”相吻合。尽管事实并非如此。这么做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谎言会催生更多的谎言。对于我们说的真话,我们不需要再做多余的工作,但对于谎话,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圆谎” 合理化和否定化维护了我们的“自我形象”,但却以欺骗自己为代价。如果不了解我们的外部行为与我们的内部愿望不符这一点,我们就没有动力改变。我们自己也会重蹈覆辙。 当然,我们是有选择的,我们可以认识到这种倾向,并努力正视自己的问题。#
相关话题
#感情那些事# 3180139个回答
#人际关系# 1476403个回答
#压力太大怎么办# 1054728个回答
#职场二三事# 320796个回答
#个人成长# 3953059个回答
#抑郁求助# 295545个回答
#焦虑怎么办# 549505个回答
#心理咨询# 1207591个回答